首联“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写启程。“天官”,即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将星”,《隋书·天文志》说,天上有十二个天将军星,主兵象;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以天上的将星喻指赵的出发。这一巧妙的联想、比喻,同时还拓展了诗作开阔的空间,令人想到赵都督或许就是在这样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出发的。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时节是柳条发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惜别之情,深蕴其中。
颔联“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描写军队行进中的气势。刁斗,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报警,把它写进诗中,富于实感地表现了军营的生活情景。中间又以一个“鸣”字突出听觉,使人如闻一路军声震天,外加“万里”二字修饰,更显得声势浩大,军威显赫。“万里”句由物见人,借助听觉渲染出征的气势,“三军”句则正面写人,诗人仿佛亲眼目睹这位将军率领三军正浩浩荡荡奔赴边陲。“井陉”,即井陉口,又名井陉关,唐时要塞,在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一个“出”字,点出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与首句的“动将星”前后呼应。
以上两联,从启程写到行军,重在勾划赵都督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后两联表现赵都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戍边卫国的耿耿忠心。颈联“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正面写他立功报国的思想。“凤阙”,汉代宫阙名,在建章宫东,因为其上有铜凤凰而得名,此处借汉说唐,用以泛指宫廷。“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取龙庭”,借指誓歼敌虏。这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无论“辞凤阙”或“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辞凤阙”在出征之前,“取龙庭”是在鏖战之后,可见决心始终如一。
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议论结束全诗。上一联作正面抒情,这一联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书生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难免会有许多牢骚不平甚至生出弃文就武的想法。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因此借题发挥,作为对于赵都督的赞扬之词说了出来。
这首送别诗,写得意气风发、格调昂扬,不作凄楚之音,表现了青年王维希望有所作为,济世报国的思想。
灵境閟空寂,云门入中峰。玩奇事幽赏,因得相过从。
方以静中趣,共忘尘外踪。攀登散情性,语笑谐心胸。
萧条林木昏,群物生秋容。暝色半潭雨,寒声双涧松。
行吟送落叶,归思闻疏钟。莲社有佳约,东林期再逢。
群山西来高崔嵬,太宁万叠屏风开。半天截断参井分,夕阳不到吟诗台。
近都形胜甲天下,况此万斛藏琼瑰。青蛟百道走玉骨,下赴僧界如奔雷。
泉声夜作飞雨来,冷云滴破烟岚堆。柏梯可望不可到,石鳞冷骨粘莓苔。
塔上一铃时独语,慎勿促装遽如许。径须携被上方眠,明日颠崖看悬乳。
寺后一峰高更寒,归来驻马更重看。萧萧易水寒流广,苍茫不见云中山。
西风栗叶高阳道,澹澹长空没孤鸟。荆卿庙前湿暮萤,昭王台畔沾秋草。
拟豁千秋万古愁,更须一上郡城楼。西山应在阑干外,注目晴空浩荡秋。
举世重豪华,何人爱幽独。达哉晋处士,远心寄松菊。
物理本寻常,道胜乃芬郁。前哲流其风,吾生踵其躅。
贳酒箬水头,援琴岘山曲。青钱挂高筇,紫团出深竹。
籊籊渭之滨,猗猗淇之澳。徐徐柳外嬉,款款花边肃。
道义常交儆,声利久不辱。烨烨长生桃,辉辉内光烛。
觞咏集浮洲,形骸归寓屋。逍遥本今夕,分㩦在明旭。
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
爱客满堂尽豪翰,开筵上日思芳草。
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花向晴昊。
千里犹残旧冰雪,百壶且试开怀抱。
垂老恶闻战鼓悲,急觞为缓忧心捣。
少年努力纵谈笑,看我形容已枯槁。
坐中薛华善醉歌,歌辞自作风格老。
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
何刘沈谢力未工,才兼鲍昭愁绝倒。
诸生颇尽新知乐,万事终伤不自保。
气酣日落西风来,愿吹野水添金杯。
如渑之酒常快意,亦知穷愁安在哉。
忽忆雨时秋井塌,古人白骨生青苔,如何不饮令心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