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里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鲜血流成了陈陶斜的泽国水乡。
原野空旷苍天清远停息了战声,四万义军在同一天理慷慨阵亡。
那些胡寇归来时箭上还在滴血,仍然高唱胡歌狂饮在长安市上。
京都百姓转头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军早来到退敌安邦。
这是一场遭到惨重失败的战役。杜甫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四万唐军如何溃散,乃至横尸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郑重的笔墨大书这一场悲剧事件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这就显得庄严,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因而,第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这一开头,把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
至于下面“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两句,不是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肃穆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万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诗的后四句,从陈陶斜战场掉转笔来写长安。写了两种人,一是胡兵,一是长安人民。“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两句活现出叛军得志骄横之态。胡兵想靠血与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铁蹄之下,但这是怎么也办不到的,读者于无声处可以感到长安在震荡。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他们北向而哭,向着陈陶战场,向着肃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军收复长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间着一“更”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情绪。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从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河上秋风雁影开,樽前明月夜还来。兔园一望浑如雪,人在梁王古吹台。
君不见天人手中三尺冰,乃翁授之赤帝精。白蛇斫断天始惊,川原流血野草腥。
天荒地老泣素灵,炎刘帝业一扫成。归来歌风八极清,吴钩巨阙皆虚名。
流传典午气未平,精光彻天奋如霆。郁攸扇妖武库倾,化为霹雳凌紫冥。
壮士感时涕泪零,剑兮剑兮何由得汝跨海斩长鲸。
鳌头浪涌金沙碧,江国飞虹瑞气摇。发泄地灵知有待,使君题作瑞龙桥。
书空咄咄,向吟窗谱就,霓裳新阕。一点雄心消不尽,化作彩云千叠。
滴粉搓酥,描香绘影,长吉心头血。步虚声里,泠泠似有仙骨。
应是秋颖花生,墨池香润,照彻瑶台雪。放眼乾坤供一醉,醉把唾壶敲缺。
鬼也揶揄,天乎懵懂,此意凭谁说。倚歌而和,欲将长笛吹裂。
草堂人日近,幽寂似江村。新酒熟开瓮,故人来款门。
看山新翠活,洗研墨云昏。坐久湖风善,都忘钓石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