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沧浪有时无,清济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回忆拜访友人的情景,新安江确实值得珍视。

无论深处还是浅处,江水都清澈缥碧;无论春天还是冬天,江水都皎若明镜。

千仞高的乔木在岸边生长,万丈深的水底可以看见游鱼。

沧浪之水有时也会浑浊,清澈的济水干涸时也失去了渡口。

不如乘船顺流而去,俯身看见映在水中的鳞次栉比的石头。

自己既然离去京邑,和嚣尘相隔,不必借此水洗濯衣巾。

希望用这缓缓流淌的水,拭去你帽缨上的尘土。

注释

新安江:源出安徽省婺源县西北率山,东流经休宁、歙县入浙江省境至建德县合兰溪水东北流为浙江。

眷言:犹“睠然”,怀顾貌。

沧浪:水名。《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济:济水,源出河南省王屋山,其故道过黄河而南,东流入山东省境,与黄河并行人海。《战国策·燕策》:“齐有清济浊河。”

嚣滓:犹“嚣尘”。这两句是说自己既然离去京邑,和嚣尘相隔,不必借此水洗濯衣巾。

赏析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点,写景抒情,形神兼备。在对新安江清澄空明的景色的描写中,实际上渗透着诗人对喧闹都市和仕途厌倦之情。

  古诗开始两句破题,诗人乘舟溯流,泛临新安江上,发现江上风景非常优美,心情为之一振,不由发出“兹川信可珍”的由衷感叹

  接下四句,即承“兹川信可珍”意,铺陈描写。无论深处还是浅处,江水都清澈缥碧,略无一点一滴浑浊;无论春天还是秋天,江水都皎若明镜,不沾一丝一毫尘埃。江水简直清澈透了。所以,透过千仞江水,沿江山峰上苍松碧树的身影仍然清晰可见;俯视百丈水府,神情自若、倏忽往来的游鱼也络绎分明。“千仞”、“百丈”,极言江水之深——江水深深如许,而仍能映见乔树,忽闪游鱼,则一湾碧如玉清如月的新安江水,宛然可见。“写”、“见”二字,逼现水底奇景异观,直将江水之清莹缥碧反映出来。总此四句,诗人通过绘写江水之“深”,衬写出江水之“清”,以至使人感到虽深犹浅。这就是诗题中点出的“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的韵致。新安江之“信可珍”,正在于它的“清”。

  京官外发,一般都具有贬的意味。沈约此后曾致书徐勉,中有“出守东阳,意在止足”之语(见《梁书》本传),颇有点自宽自慰自我解嘲的意思,可见当时他的心情还是比较低沉的。世事浑沌,祸福难倚,万物皆空矣,由此,修行励志、洁身自好的独善其身的念头便油然而生。接下六句便是抒发这一情怀

  七、八二句分用两个典故。沈约用此二典,前句顺用,后句反用,都为一意:沧浪之水有混浊的时候,清济之水也有干涸的时候。既然如此,那么“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诗人想到,既然自己时运如此不济,既然自己不能随世沉浮,那么,此次前往东阳,便与京师嚣世自然隔绝了,可以自由自在徜徉山水,泛咏皋壤,过上一段清静优闲的日子了,就不必还要假藉沧浪之水来洗濯衣巾、涤神爽志了。正点出此旨。细加品味,诗人言语之间颇有些“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般的庆幸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自“沧浪”句以下,诗已转入抒情;但紧跟“岂若乘斯去”,却落“俯映石磷磷”一句,又回到写景,似颇突兀。实际上,这正是匠心独运之笔。抒情伊始,嵌入一句写景,首先便将诗意荡漾开去,在诗法上,恰似淡云出岫,显得舒展自如,张弛有度,而且,磷磷水中之石,棱角分明,自有一种清峻坚劲的品格在,诗人俯瞰其貌,不期然唤起了崇敬和向往之意,仿佛从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依托,映现出了自己的影子。所以,突入此句,实在是一种精神的宣言和戛戛独造的峥嵘品格的展现,暗寓了诗人此去东阳的人生追求。谓之神来之笔,殆不为过。

  最后,诗人似乎意犹未尽,寄语京城中的朋友:“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言语之中,颇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得。此句收束全篇,照应诗题,显得周到而严密。诗人的精神似乎获得了解放,他不但洋溢出一种远离尘嚣的轻松愉快之情,更抑制不住透露出一种俯视人寰的超脱和自豪之感。

  诗人是久经官场沉浮了,对于一般的荣辱升迁,似乎并不特别放在心上。他以极平静的心情,欣赏新安江的清绮风光,描绘新安江水的清浅透澈,从而折射出诗人的清思洁想。而只是在游览的观想和反思之中,才逐渐流露出了身世之感和隐退之意,并由此反映出由苦闷、沉郁到解脱、轻松的复杂的思想历程,沉稳,老到。反映到文思上,便显得从容不迫,纡徐有致。从写景到抒情,从构句到用典,笔调细腻,婉转多姿,转换贴切自然,景、情、理络绎生辉。在庄重、澹淡的风貌中,显现出圆熟、深沉和隽永的神韵。

创作背景

  据《梁书・沈约传》记载,隆昌元年(公元494年)沈约除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新安江源出安徽婺县,流经浙江,是自建康赴东阳的必由之路。这诗就是此行途中所作。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猜你喜欢
精思莫知日,意静如空虚。三鸟自来去,九光遥卷舒。
新池近天井,玉宇停云车。余亦苦山路,洗心祈道书。
当年提笔上词坛。琢琅玕。涌波澜。晁董声名,一日满人间。底事远烦骐骥足,梅岭外,砚台边。
元戎倾盖有余欢。酒杯宽。语离难。只恐江边,明日起青翰。暂去平分风与月,迎细札,步金銮。
衰颜怕被青铜见,病骨堪同瘦鹤群。
出久并荒幽径菊,未归长忆满山云。
春风岂识并人恨,夜雨频於客舍闻。
万柳百花好时节,别君愁绪乱纷纷。

湛湛曲池水,晓含风露清。田田绿罗盖,粲粲白玉英。

澹然绝世姿,不与秾艳并。俯鉴冰雪影,讵怀儿女情。

山中徒淹留,堂下空目成。独有忘机客,相看两无营。

寂历茅堂草树深,隐居踪迹杳难寻。直应独自携琴去,小答松篁太古音。

酒阑歌已阕,解佩灯先灭。罗帐隔清风,玉腕摇明月。

行旅清晨发,柴扉过夜扃。桑麻随地绿,苍藓上阶青。

威武存三略,词华本六经。圣门家法在,随意忆过庭。

石陨睢阳都,夙昔为明星。顷刻不自信,哀乐异其情。

韶风荣腐草,春霰摧初英。去日亦已往,来日自多惊。

唯有王子乔,淩空吹玉笙。

疏雨池塘,一番雨过香成阵。海榴红褪。燕语低相问。冰簟纱ε,玉骨凉生润。沈烟喷。日长人困。枕破斜红晕。

人日今年乐事并,新春只遣鬓幡迎。一元坱圠新调燮,万物洪纤总发生。

早有东风消腊冻,渐舒昕日作晴明。玉堂人醉梅花底,门帖新题羁宦情。

陇麦茁尚短,畦蔬裁未匀。既饥还苦馑,度腊复当春。

往者虽深念,天乎本至仁。忽来风不断,遂俾雪无垠。

摵摵初兼霰,霏霏且蔽尘。田家欣鼓舞,客子敢颦呻。

破衲深跧夜,生薪急燎晨。无从漉醅旧,聊且赋诗新。

半窗寒雨夜深深,烧断兰膏一寸金。莫笑十年尘壁上,也曾明破圣贤心。

昆崙东阿含海日,石中玉子如日赤。神工夜发昆吾刀,剜作金杯盛酒吃。

蟠桃初开缑母家,丹露滴如芙蓉花。广陵公子酒如海,年年颜色衬朝霞。

司马勋名宇宙间,中丞镇静万人欢。遥传塞外空豺虎,共说军中有范韩。

箧满谤书增倚重,天扶明圣惜才难。即看河套天王地,乘胜长驱破可汗。

祠门云气接华光,待雨先秋试早凉。水鸟飞来蒲苇碧,青山影里芰荷香。

好从尊酒频中圣,见说清时有谏章。芳草远寻歌楚怨,人间何地不三湘。

强将纸帐醉梅化。千劫应知作热沙。梦逐梨云迷去路,曲随杨柳到伊家。
客怀暗遣心头恨,醉眼休将口上夸。清晓酒醒人不见,离愁片片逐飞花。
一峰狮子吼,十二子相随。
昨夜溪上归,云下扣松扉。
老褐启重钥,瘦庞循我衣。
院静雨声大,气寒灯量微。
叨叨听林鸟,春歇诉无依。
读易烧香自闭门,懒於世故苦纷纷。
晓来静处参生意,春到梅花有几分。

深林人静野花妍,云里相留欲暮年。暂出新诗开笑口,休题生事到荒田。

约寻梅过邻村路,迟载酒来腊月天。溪北渔翁曾旧识,重游不用买舟钱。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