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檐前竹

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
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
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

鉴赏

  岁寒三友,竹居其中。人们之所以看重它,或者因为它“翠叶与飞雪争采,贞柯与曾冰竞鲜”的凌寒之质(齐·王俭《灵丘竹赋》);或者因为它“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的君子之风(管桦《竹颂》)。传说它的竹实只为凤凰所食;竹竿又能制成箫笛横吹。所以碰到豪爽之士,便以它的“所欣高蹈客,未待伶伦吹”慨然自许(陈·贺循《赋得夹池修竹》);遇上才高位卑者流,便又借它发出“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的孤傲啸叹(齐·刘孝先《竹诗》)。这样咏竹自无不可,只是不免都带有情随境迁的主观随意性。以至于意有所讥,就严斥竹笋的“嘴尖皮厚腹中空”;爱有所偏,便厉声扬言“恶竹应须斩万竿”。这真教竹子左右为难了。

  倘能摒弃这类借题发挥之习,仅把竹子当作客观审美对象来观赏,则它的“葳蕤青翠,风来动音”、“拂景云以容与,拊惠风而回萦”的清姿,也自有不同于苍松、老梅的风神。沈约这首诗,大约就没有深意的寄托,只是客观地为檐前之竹画了一幅动人的“肖像”。不过,这肖像带有一种“生成”的动态,在诗人开笔时才正拔节抽枝:“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箨”指笋壳,当竹茎拔节而出时,它便已经垂脱;随着细长竹叶的抽生,慢慢就长出了嫩枝。几株幼嫩之竹,就这样带着清新的生气,从诗人笔下钻出。转眼之间,它又挺拔直上:“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变得枝叶繁茂、亭亭如盖了。“蓊茸”画檐竹枝叶披离之态,使人简直能感觉到,正有一片清荫从高处淌下。“离离”状竹节历历分明之貌,因为是在低处(下),竹节间距离较近,故又用“促节”形容。这四句描绘绿竹的生态,带有强烈的动感。但没有声响,也不用浓彩。只见到诗人沾着萧淡的水墨,疏疏落落地挥洒那么几笔,数竿绿竹便无声无息地拔节而出、由矮而高,终于英挺地站立“檐前”,甚至还带来了一阶清荫。

  画成翠竹,这对诗人来说并不费力。但要表现它的风韵,光靠这平面的勾勒就不够了。接着的“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两句,着力的便是环境、音响的烘托映衬,于是这“画”便有了“伴乐”和“灯光”:诗人选择的是露水初凝之夜,因为是夜间,竹叶上那湛湛露珠就显得朦胧不清。好在有风,诗人便让读者听那静夜中风动竹叶、露珠滴阶的清韵,这可是异常动听的。诗人还嫌不够,又在乌蓝的中天添上一轮明月,那月光洒在竹上,便在阶前印下斑驳的竹影。前面说到“有风”,清风徐来,那地上的竹影便参差而动。这两句妙在均不直接写竹,只从露珠滴阶、竹影参差中映衬、烘托,而檐竹之沾满清露,在朗月清风中飒飒舞弄的美好风韵,已栩栩如在耳目之间。按照这一思绪写下去,结句便该是诗人的赞美之语了。但沈约偏不这样,他的结句正如蔡邕之咏“翠鸟”一样,却是被咏之物的深情倾诉:“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这美好的翠竹,本该生长在花草芳美的池畔,度那月下花前的风光才是哩。而今却在诗人居处简陋的檐前,伴着他度过清寂的晨昏。诗人在观赏檐前之竹的深深怜爱之中,大约曾浮起过一种微微的惋惜和不安吧。而檐竹似乎有解人心意的灵性,立即前来安慰诗人:“我所仰慕的是君子的风仪,而不是花前月下的池畔风光;能够生长在您的窗门前,正是我的心愿哪!”这两句初看显得突兀,但在诗人观赏入神之际,将竹叶飒飒之音,想象为它的嫣然解人之语,也正符合情理。这话语之中所显示的,正是檐竹那不慕风华、清心自守的高节,其实也还是诗人对檐竹的一种赞美。不过,采用檐竹自身倾诉的方式,既情意动人,又含蕴不露,较之于那种“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的直赞之语,似乎有更多的情韵。

  这就是沈约的《咏檐前竹》:诗中只把竹子作为客观审美对象来观照,形象地勾勒它的清姿,映衬它的风韵,别无政治上的寓意或个人身世感慨。从咏物寄兴的传统眼光来看,这样咏竹似乎“浅”了些。但读够了寄兴、说教的诗作以后,吟诵—下这类美好单纯而寓意不多的咏物诗,倒也可使耳目一新。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猜你喜欢
玉露金风寻胜去,一月看三州。红叶黄花满意秋。真是巧装愁。
我在天台山下住,松菊占深幽。归趁梅花映小楼。应问久迟留。
青天万里放醉眼,啼鸟一声伤客心。
携手寻春春尽日,此时真直万黄金。

当垆一曲竹枝歌,肠断江南奈尔何。游子未归春又老,夜来风雨落花多。

楼台月下皆飞动,江汉风前自激扬。可惜无人共奇夜,清寒著袂倚茫茫。

行锦花阴,隔纱春语,好风香出梅梢。翠尘帘捲,新树过人高。

休惜年芳晼晚,沧洲梦轻付吴桡。低回处,江南旧燕,零落谢堂巢。

东风,还似客,梨云粉冷,蕙雪红销。近清明歌酒,愁欠谁浇。

一卧西楼听雨,閒情倦,别枕笙箫。前游续,山塘载月,斟酌过横桥。

莫把层楼倚,楼高接远天。东风乡国路,直在白云边。

白浪红尘二十春,就中奔走费光阴。
有时俗事不称意,无限好山都上心。
一面琴为方外友,数篇诗当橐中金。
会须将尔同归去,家在碧溪烟树深。
阴阳不暂驻,今夕已秋风。
晨兴绵丝冷,岁月惊衰翁。
朝烟爨薪湿,小甲蔬畦空。
且复一杯酒,吾生不终穷。
细雨满山眉黛敛,怒涛千古哭声寒。
须知此庙关风教,莫作寻常神女看。

山林忽然在我眼,揽袂欲游嗟巳远。长松谡谡含苍烟,平川茫茫际曾巘。

大梁繁华天下稀,走马斗鸡夜忘归。君独胡为甘寂寞,坐对山水娱清晖。

西溪先生奇崛士,正可着之岩石里。数间茅屋破不脩,中有神光发奇字。

绿蘋齐叶白芷生,送君江南空复情。相思万里不可见,时对此图双眼明。

河梁望陇头。
分手路悠悠。
徂年惊若电。
别日欲成秋。
黄鹄飞飞远。
青山去去愁。
不言云雨散。
更似东西流。

缙云山独秀,沃壤岁常丰。玉食资原粟,龙洲记渚虹。

荒祠寒木下,遗殿夕阳中。谁信幽燕北,翻如楚越东。

云林山中三日雨,楼上群峰翠如堵。山人十载始归山,旋葺茅堂种松树。

踵门有客何逍遥,留之信宿去莫招。囊衣橐粮具舟楫,千里一揽钱塘潮。

东方大海天下无,风雷震荡群龙趋。蓬莱仙人袁大夫,因卿为问今何如。

大江泻奔流,浩荡去不息。青岑列两岸,倒影摇空碧。

楼高野阴阔,锦树覆沙驿。帆落天际云,人归渡头夕。

缅怀沧洲趣,万里见秋色。长啸倚西风,因之豁胸臆。

丝丝烟雨弄轻柔,偏称黄鹂与白鸥。
才著一蝉嘶晚日,西风容易便成秋。
中原胡尘涨天起,汴城日落大旗靡。
翠华北去泥马南,坐拥西湖衣带水。
蕲王徒步起行间,百战驰驱剑光驶。
金牌昼飞玉塞昏,三字狱成岳飞死。
王也搤腕气冲冠,鸟尽弓藏痛唇齿。
飘然角巾归西湖,自号清凉老居士。
湖边花园春色妍,亭亭百卉红烧天。
守园老卒鬓发短,白首闲就花阴眠。
蕉鹿呦呦<虫疌>栩栩,石头为枕苔为毡。
黑甜正熟履綦响,王来蹴起始矍然。
头颅若此隙驹过,长日如何只高卧。
相公勿轻灌园人,渭滨垂钓淮阴饿。
龙泉补履镰刈葵,闲却英雄无事做。
王叹此叟气何豪,与尔十万金错刀。
青雀楼船贯月上,红牙歌吹遏云高。
少女如花杂宾从,鬅鬙白发炤锦袍。
口衔叵罗海雾卷,手挥如意江风颾。
酒酣指点挂帆去,鸣笳叠鼓凌波涛。
夷王倒屣迎上客,匝地氍毹布瑶席。
光生珠贝鲛人探,寒透冰绡龙女织。
赵氏璧玉连十城,石家珊瑚高数尺。
归来大蕲王欣,豪杰计倪少伯伦。
胸中之奇聊一见,游戏仍卧花阴春。
吁嗟乎!古来英雄何可测,骏骨往往埋埃尘。
尉迟微时曾芃铁,王猛不遇行负薪。
为龙为蛇古所叹,从此不敢轻相人。

儿眠儿眠莫忘娘,儿欢儿戚萦娘肠。千里万里常儿旁,推乾就湿娘分当,宵不安席晨不妆。

闻声顾影时苍皇,儿兮羽丰高翱翔。寣寣哑,誽誽讴。

应是鹃花笑口开,火头天子果何哉。
远公满眼沾春酒,引杀陶潜不肯来。

有信江头春色,无凭天上浮云。白衣苍狗又何频。

岂是随风情性。

法受三千谪路,翻成万里思亲。瓜洲中道不逢人。

谁寄江南春信。

天子方自将,临边极西域。一挥百万师,灭此而朝食。

转饷出关中,士不苦饥色。我沐浩荡恩,愿竭疆场力。

马革可裹尸,行行何所怵。忽闻先慈讣,一恸气欲塞。

四体软如绵,性命在呼吸。官符火速催,同伴相促逼。

有儿立身旁,垂头但哭泣。长跪前致词,此行是儿职。

巾帼且从军,须眉宁弗及。结束弃儒冠,弓刀亲自执。

跃马去无踪,路旁心恻恻。望眼远莫穷,吞声独归宅。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