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
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沉”、“出”写出了战事及结果,细腻传神的点出。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孙吴政权日薄西山的颓势和溃败的丑态。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诗人在剪裁上颇具功力。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灭了。照理后人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无能,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吴,而写吴又着重点出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天然的地形、千寻的铁链,皆不足恃。这就从反面阐发了一个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可见如此剪裁,就在于它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清代屈复认为此诗第五句甚妙。不过应该指出,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言简意赅的效果。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但是前面所写并没有离题。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册的“活剧”,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政权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这些又从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
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全诗借古讽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像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当然,“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君维大雅姿,被服蔼兰荪。胸次综流略,本本又元元。
手追七子作,凌厉气所吞。馀事到翰墨,藉甚声价喧。
居然难自藏,珠玉走中原。四年郎省户,小滞当高鶱。
肯来为多士,复除布春温。力争吾道回,中流收崩奔。
眷言维桑旧,从容驻輶轩。我亦喜再见,一笑略寒暄。
首诵新诗章,两耳为君尊。高情殊磊落,俗子何足论。
顾我寂寞地,无物当赠言。乃复携尺纸,看君醉墨翻。
霜木石共老,野竹翠不蕃。落笔频申顷,岁晚古色存。
思君时一把,此意期勿谖。
听雨湖头,看花日下,两年多少闲情?一卷离骚,有人和我吟声、而今往事难追省,泪离丝、不透重扃。
把深杯、酬向遗编,易传元经。仙人闻说辽东鹤,问归来丁令,可识湘灵?
海阔山高,千年几许冤魂。伤心欲奏招魂赋,怕夜台、猿狖还惊。
请看他、怨雨悲风,锁住愁城。
江北每嗔花不早,清明出郭始芳菲。可道江西浑不冷,清明桃杏亦初飞。
叙州富顺县,孝孙有黄璿。弱龄方及纪,至性出自然。
祖母久遘疾,伏枕嗟沈绵。绛宫鼎沸溢,荣卫热相煎。
饮药如饮水,终剂弗少痊。颇思泥淖螺,煮食或可蠲。
时当十月末,凛如冱寒天。陂泽各已冻,此物求无缘。
孝孙默致祷,径走南塘边。南塘路迢递,心急足不前。
匍匐至其处,解衣漉清涟。果获四十馀,绀若佛髻圆。
持归更涤濯,爇火烹甘泉。调以醯与酱,芬香绝腥膻。
病者见之喜,饮啜随下咽。燥烦遽脱体,阽危遂安全。
乃知一念诚,可以格上玄。造化宰报施,锱铢宁使偏。
孙今陟显位,实秉郡守权。兹事谅非妄,词林钜公传。
矧伊职师帅,表率宜身先。永言锡尔类,咏歌继朝贤。
恒山劈西支,柏岩特奇秀。阆仙昔栖隐,古洞曲通秀。
灵源相对清,一线天光漏。老树郁鬅鬙,阴风生邂逅。
丁黑冘交鼓钟,陡蛱急悬溜。禅师去已遥,山鬼啼清昼。
黄金铸不成,溪云诗意瘦。岳色凄然来,双泪满怀袖。
冠鸡非难得,惟独见钟爱。踽踽白兔子,吾思何能贷。
日者昔语我,子限一星带。看来两不何,此语信蓍蔡。
念我门祚薄,麟凤非所载。或者瘠土中,独苗可望大。
今来不吾教,渠母料能代。但恐性一伤,稍大便难差。
端须提宗印,使之自小佩。上称宣尼说,下称程朱话。
洪赞山岧峣,势如舞双凤。大井千尺深,窈然见空洞。
野人驱十牛,汲以五石瓮。滴水宝如珠,一瓮十室共。
我生海东头,涟漪饱清弄。尝闻惠山泉,万里驲骑送。
急呼茗枕来,试作清净供。
昨夕方舟连未解,平明整伍欢相待。贮来蒲酒一溪香,添得梨园数声采。
台上笙箫半入云,水底干矛浑蹈海。乍疑蜃气结为楼,又见螭光聚成垒。
匆匆牙板续霓裳,队队绯衣明雪铠。劳歌一曲送烟波,谈笑片时誇鼎鼐。
几人拍手颂传奇,几处扬标鸣奏凯。竞渡今朝世所同,演古登场人弗逮。
莫只离骚说楚风,须知偕乐钦吾宰。但愿四宇恒升平,沿此百年长不改。
我思畴昔共游人,南楼痛饮今何在。归来市井各喧传,此事不逢三十载。
夜深伏枕神飞扬,隐隐梦中闻欸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