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是一首较有感染力的抒情诗,引用汉代故事描述了因战事而离别的夫妇间相思之衷情与哀愁。诗人又巧用十五圆月作引子,抒发了内心的深情。此诗虽只有简洁八句四十个字,但写得情景交融,历历在目,呈现出一幅征夫思妇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图。诗人基于深厚的功底,功妙的艺术构思,简洁的语言,成功地创作出这一首的古题新作。其中有三个值得赏析和品味的诗点。
首先,有感而作,国事家事也萦怀于心,将边关战争和征夫思妇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诗中。当时也是多事之秋,战事频繁,影响到国泰民安,百姓家庭团圆幸福,诗人抓住征夫远在边塞而思念家人的情思作为着笔点,既有了边关战事,更写出了远征战士家庭的情感,流露出对征人远离亲人的同情,对战争的谴责,这首诗作成功之处就在于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人民性,摆脱了宫体诗作内容的贫乏。
其次,诗作构思设计的艺术性。以十五夜之月为线索,从而勾引出征夫在边塞月下思妻,高楼上妻室念征夫的两个情景画面,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发了两地相思情增和怨伤。而后四句则又转回到边塞的征夫心怀:战事犹酣,解甲归田恐是遥遥无期,忧虑无限,无形中也对应思妇在高楼遥望边疆而无眠,隐含了思妇伤心地牵挂,企盼早日相聚。这样一种构思巧妙地突出:对战争的怨恨;对夫妻别离思念之同情;对圆月美景却带来了更多离愁的怨伤。
再次,语言应用简洁圆润,善用词语增强意蕴。八句四十字,简明清晰,用“高楼”更见望眼欲穿,“云阵”和“战气”更见战事形势紧张,气氛逼人,“映”更见城楼军旗飘荡,杀气迷弥。“复”更突出归期遥遥。这也显露诗人纯熟的诗歌语言和平时的功底。
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徐陵奉命出使东魏,后因侯景之乱,被迫留在邺城达7年之久,不得南归。《关山月》就是这一时期写下的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
往在东都日,伤心丙午年。不从三镇割,安得两宫迁。
抗议行营上,排奸御榻前。英风成昨梦,遗恨落穷边。
咫尺青鸾便断闻,漫书花叶寄朝云。镫前秋扇留残滴,雨后春衫发故熏。
杨柳长为牵恨物,蘼芜新著忏愁文。多应终古沅湘水,翠被兰舟怨鄂君。
子春恐事败,佟之坐水淫。二者过不及,何如我洗心。
鸳鸯于飞,载飞载吟。有郁浚薮,实惟桂林。芳条高茂,华繁垂阴。
爰翱爰翔,爰甜其南。有馥其芬,协我好音。
两沼滟寒碧,一堂纳宽閒。高柳逢春新翠展,寒梅霁雪清香繁。
好本栽培常烂熳,四序芳馨看互换。杂华境遍刹尘中,十波罗蜜更主伴。
觉心隐几随彷徉,六用俱妙无可降。跏趺不语亦不默,篆烟一缕春昼长。
释迦老子何所见,教谭三百皆方便。就中一处最亲切,转物不为物所转。
此堂物物元无殊,随人受用有亲疏。尘尘摄入大毗卢,应笑本来物无转亦无。
一帘鸠外残红雨,吟床曾下香草。内家珠衱郁金裙,向兔尖围绕。
尽杀粉、匀铅娟妙。白描更爱腰肢袅。月地花天女,被收拾、鹅溪兰橑,如解调笑。
双鬓渐若芦花,俊游欢事,那堪重省年少。惜香锦箧定飘零,梦也凄凉了。
算帐冷、灯昏悄悄。赋情只有柔纨好。更引起、吟商兴,横玉调音,又停蟹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