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前四句写渡河情况。“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起笔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和特征:水流迅猛而浑浊。“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这里说,连桧楫使用起来都好像力不胜任,松舟也只是勉强胜载,可见河水的迅猛,渡河的危险、困难。中四句写岸畔所见。“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庭户是空的,旧木横躺着,像要倒塌的样子;田地荒芜了,还可以看到往日的田埂畦垄。“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周围也看不到行人,只见狐兔横行。这里的村庄完全破败了,像《古诗·十五从军征》所写:“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就是作者眼中所见异族政权统治下的情形。在这描写中见出作者伤感、同情、愤慨等心情。“狐兔”既以纪实,当兼喻异族统治者。由此回过头来看前面关于黄河的描写,似也有兴寄:那汹涌浑浊的河水,当影射北中国的沦丧、淆乱。南宋张元干曾将这两个比兴融在一起,写道:“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贺新郎》)以愤慨中原之陷入金人之手。最后两句:“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这两句的意思明显是指澄清天下、拨乱反正。由于前面写有渡河情况,这两句出现就不显得生硬;又由于前面写有社会凋残、生民涂炭情况,这两句也就显得很有感情、很有力量了。这表现了作者渴望国家统一、拯救生民出洪荒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还可交代一下,“河上老”或许用河上公的典故。葛洪《神仙传》谓河上公住在黄河之滨,能预卜未来。作者“寄言”于这种决疑释惑的人物,更能见出他渴望河清心情的急切。这里的用典是浑然无迹的。
“渡黄河”这种题材在南朝诗歌中实属罕见。作者身临北境,写出了旅途的感触,从而流露了澄清天下之志。这在“江左沉酣求名者”(辛弃疾《贺新郎》)不复顾念中原块土的情形下,这诗的创作就显得很是难能可贵了。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一舟较掌宽,掀翻付濑速。盈雨溢浩滩,竞涛漏深谷。
俯瞰蟠石根,直串嵌岩麓。颡过在山行,气转厚坤轴。
怒峡霹雷生,舞壑潜蛟肃。前有锁浪峰,上有号涧木。
喷薄吹片苇,交会来顷倏。巨垒惊象瞿,平沙乱鱼腹。
委宛飞流梭,贯穿经崖岫。短楫捷有神,长年暗理舳。
右左割巃嵷,谈笑开纠蓼。接瞬历纡盘,聚峦齐莽逐。
卧对疑胸浮,起坐怪踵蹴。沓来遇袖襟,涌去奔心目。
不知急澜凭,但觉往舟伏。旦昏几何时,千山破含蓄。
朝暾下辉波,晚霞碎沉碌。错认银河天,前川挂布瀑。
俯仰滔没中,渺哉天地粟。造物若相驱,为我省烦促。
皇明严祀典,大孝极尊亲。太室躬临祼,先陵复遣臣。
九重颁命晓,一节渡江春。丰沛陵王地,枌榆旧社民。
骏奔祗事早,斋宿省躬频。殿阙风云盛,楸梧雨露新。
陈兵森虎豹,清道表麒麟。列岫天垂障,长淮地涌绅。
潜光腾白璧,盛德琢苍珉。闭匠嗟秦侈,除瘐识汉仁。
玄堂存秘器,玉座仰清尘。亿载灵如在,元正礼再申。
加笾时物备,奉俎大牲陈。祝嘏传多祚,余膰及众宾。
献酬神惠浃,醉饱圣恩均。风雪催归盖,江湖恋帝宸。
大郊期不远,言迈敢逡巡。
霜月娟娟鼓角清,连然回首梦魂惊。舞筵尚想鸡鸣酒,棋阵浑防鹤唳兵。
凤阙云寒迷北顾,龙关风暖护南征。徒令白首攻文事,铸错难消铁满城。
绕屋花如绣,当筵酒泻油。青童珠络臂,红妓锦缠头。
深院歌娇鸟,垂杨系紫骝。谢公行乐地,不羡五陵游。
映日流辉艳绮霞,山庄移自梵王家。九天湛露凝仙掌,一路春风护属车。
照影绿环灵沼水,分看红出苑墙花。宸游玩物非无意,定有遗芳望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