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边境地区的敌情警报频传而震惊,朝廷则拨发大军纵横于边塞。摆出精巧万变且可风卷边敌的常山阵法,扎定号角威鸣、军纪严明的细柳营盘。不畏严寒的士兵手中剑上的霜花凝而不落,通宵巡逻的哨卫伴着弦月直到天明。一定会象当年汉武帝收复河南地般驱除入侵者,在那收复之地也建一座朔方城般的胜利之城。

赏析

  明余庆的《从军行》虽然不比卢思道和杨素的军旅诗差,但他的名气、官位等可是比前两位差得太远了。《隋书》只是在他父亲的传后提到有关余庆的这么两句话:“子余庆官至司门郎。越王侗称制,为国子祭酒。”此处提到的那位越王杨侗原本是隋末战乱时的东都留守官,听说隋帝杨广被勒死,便在自己控制下的洛阳称起了皇帝,还自改国号为“皇泰”,结果还不满一年,便被那位乐争好斗、“残忍褊隘”的大军阀王世充幽禁后废而代之。明余庆呢,就是为这么个倒霉短命的“皇帝”陛下当“国子祭酒”,其出路和运程可想而知。

  《从军行》全诗只八句,原文为: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会取河南地,持作朔方城。其白话大意是:边境地区的敌情警报频传而震惊,朝廷则拨发大军纵横于边塞。摆出精巧万变且可风卷边敌的常山阵法,扎定号角威鸣、军纪严明的细柳营盘。不畏严寒的士兵手中剑上的霜花凝而不落,通宵巡逻的哨卫伴着弦月直到天明。一定会象当年汉武帝收复河南地般驱除入侵者,在那收复之地也建一座朔方城般的胜利之城。这首诗除了用典处需略加拆析外,词句并非冷僻诘屈。首句的“三边”系称汉时设立的边地三州“幽、并、凉”州,“幽州”大抵为现今的河北北部及辽宁等地;“并州”相当今日的河北保定、山西的太原及大同一带;凉州则为现在甘肃、宁夏及青海皇水流域的诸地区。古代典籍常将“幽并”连用,此时指称的地域相当现今的河北、山西北部以及内蒙古、辽宁的一部分地区。诗毕竟不是地理学,多为意指而极少确指,此诗中的“三边”之谓也就并非要象这里的注明那般确切,无非是指称边境地区而已。

  “从军行”是个乐府诗题,以前介绍卢思道的“从军行”时就提起过。据《乐府题解》的说法,“‘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所以明诗与卢诗的共同点都在于述说了军旅之苦辛。他们的不同之处是在写法和着意上,卢诗求细,多至七言28句,不但写战事细腻,写家人对征人的思念也细腻,最后着意于汉夷间的民族和好,表明对战争的厌恶及对和平的向往;明诗求简,仅仅五言八句,一二两句写边关报警、汉师出征,三至六句概述战事的胜利和边地战场的寒苦,最后两句寄托着胜利后对敌方的处置方式的设想----象汉代那样建立专门的城堡、属地和户籍民事组织,把对方有效的控制管理起来。

  虽说明余庆史传无名,却是名家之后。其父明克让算得上梁、周、隋三朝名士。明克让字弘道,山东平原人。《隋书.卷五十八》中居列传之首,里面记述说:“克让少儒雅,善谈论,博涉书史,所览将万卷”。而且早熟有为,14岁既就任参军,是一位少年参谋。早年是在南朝的梁廷为士,梁灭后在北朝的北周为官。隋文帝登基后,又被隋征召为官,且以侯爵加封。因其为官为文的名望具很高,隋前太子杨勇曾以师相尊,深为隋廷看重。隋文帝时的礼乐典故多由他参与修订编撰。隋文帝开皇14年(公元594年)明克让去世,享年70岁。或许是父辈的熏陶与影响吧,明余庆在隋末文坛上也算是小有名气,这里选录的诗便是其中的左证。

  隋朝历时短,文人名流自然也少,而且其中多数是自北朝和南朝入隋的,前者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后者如虞世基、虞世南等。有趣的是千古荒淫负恶名的隋炀帝杨广却也颇好文学、颇有天分、颇富诗才,尽管他的大多数诗都是反映其荒淫娱乐的消极之作,但也有个别的景物描写诗语言、意境都很不错,如其中的《野望》:“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去,一望黯销魂。”看不出是出于帝王之笔,也看不出是出于荒淫者之笔。所以,历史上的大恶者也偶有天赋善意的自然流露,这大概就是三字经上所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的印证吧!也有的恶痞终生不为善、不言善,但命临终结时的所言所情却往往应验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铭言。又有些扯远了。转回来说,这里提到本无盛名的明余庆,实在是因为他的这首《从军行》的军旅诗写得不错的缘故,并非是冲着他的历史名望的。诗以作结为:隋诗咏战慕昔时,指故言今意可知。略地伤民人尽恨,邀功讨赏众皆嗤。平安有定唯发展,寇盗无生乃孝慈。古鉴虽尘能预警,团圆奋进最相思

  明余庆(约公元588年前后在世)字不详,隋代平原鬲(今山东平原北)人,明克让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陈末隋初间前后在世。善为诗,仕隋官至司门郎。大业十四年(618),越王杨侗称帝,为国子祭酒,今存诗二首。

  猜你喜欢
铅钝谢贞器,时秀猥见称。岂如白玉仙,方与紫霞升。
清诗舞艳雪,孤抱莹玄冰。一枝非所贵,怀书思武陵。
秋风入疏户,离人起晨朝。山郡多风雨,西楼更萧条。
嗟予淮海老,送子关河遥。同来不同去,沉忧宁复消。
江湖少菰米,京洛足风尘。
生命主穷鬼,赠诗多贵人。
芒鞋双堠远,斗籴一家贫。
吾力轻于羽,安能举百钧。

举世人事伪,惟酒存天真。饮多不如少,饮醨不如醇。

借问何以然,每醉意每新。笑指黄金罍,是中可逃秦。

糠秕铸尧舜,万世同埃尘。二豪侍坐侧,议论徒慇勤。

我读古人书,独与渊明亲。北窗傲羲皇,桃源将问津。

膝横无弦琴,头著漉酒巾。我醉君且去,为已非为人。

金井琅玕戒女功,木桃瓜李奏民风。
天河夜酌尊罍满,帝子秋盘饼饵丰。
戢戢玉莲参藕艇,忻忻火枣会梨宫。
星轺著意来看客,不与寻常乞巧同。
玉垒峨嵋秀,岷江锦水清。古人搜不尽,吾子得何精。
可信由前习,堪闻正后生。东西五千里,多谢寄无成。

昔年颜氏子,当代鲁公孙。德行端能继,典刑今尚存。

平生窥圣阃,晚岁踏空门。归即归兜率,云堂第几尊。

津陆元殊种,名称偶尔同。秋光波底见,堤上忆苏公。

凄风苦月透刀瘢,万里长征竟未还。但使淩烟名不朽,忠魂到处是家山。

吾登阳台上,非梦高唐客。回首望长安,千里怀三益。

顾惟惭入楚,降私等申白。西沮水潦收,昭丘霜露积。

龙门不可见,空慕凌寒柏。

几回恶耗仍疑梦,一缕幽香不返魂。记得者番和泪看,绣衣文褓尚生存。

返照半入江,林樾带暝色。阳乌西岭奔,群动亦将息。

钟声隐翠微,渔火见昏黑。民力耕鉴馀,相忘乎帝力。

檀粉轻匀,莲衣碎颤,别生春艳。麦乍青时,空畦生开遍。

分明叠锦,吹几阵、东风难捲。孤燕。贴地飞来,似并刀裁剪。

秧田小岸。挑菜人归,香弓也留恋。斜阳影里,绀袖斗深浅。

画榼翠尊俱载,坐比绣茵还软。爱杏村花舞,添了紫塍红点。

溽风吹暑透人肌,我仆云痡我马疲。
隔岸渡船呼不应,柳阴深处立多时。
閒处谩忧当世事,静中方识古人心。

百余里外未逢村,沙路迟迟问远墩。日暮途遥频驻马,更深店闭懒开门。

浊沽漫觅三杯醉,残梦为寻一席温。喜得新泉非苦水,茶余客话且同论。

崭崭岩石,蔚蔚松萝。
左枝右蔓,横牵竖惹,
满地交罗。几人遭绊倒,
反怪葛藤多。阿呵呵,
跳不出时争柰何。

文坛飞将,向人间横视,谁堪牙纛。江左孙郎陡顿使,一霎曹刘手缩。

壁垒霜严,旌旗电烨,欧柳还臣仆。同人佥曰,斯言受者无恧。

年来好手能多,驱无言烟黛,恣摇毫牍。倚市逢年何处辨,此道明珠鱼目。

掌握灵蛇,胸藏绣虎,两者君俱足。先生大笑,疗贫都未堪鬻。

白云深处有山庄,分得沧溟入小塘。水面雨翻菱叶乱,门前风送稻花香。

竹床不作劳生梦,石枕惟藏种树方。愧我素餐无寸补,明农何日共徜徉。

日里棠阴满,三春香雾浓。花明侵县郭,雉静绕山钟。

□获村村足,弦歌处处同。有怀歌适馆,无计达宸聪。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