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诗人“久在樊笼”之后,终于回归田园,他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就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的情景,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诗句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片自得之意,那正是摆脱了官场的机巧,清除了尘俗的应酬“复得返自然”之后的深切感受。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在“白日”大好的时光,可以自由地掩起柴门,把自己关在虚空安静的居室里,让那些往昔曾萦绕于心间令人烦恼的尘俗杂念,彻底断绝。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
诗人的身心俱静。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柴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中:一作墟里人。墟曲,墟里、乡野。曲:乡僻。披:拨开。这两句是说,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话桑麻长。”这两句是说,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麻桑,可见他在劳动中同农民也有了共同语言。在诗人看来,与淳朴的农人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与充满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这是以外在的“动”来写出乡居生活内在的“静”。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土:指被开垦的土地。这两句是说,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霰:小冰粒。草莽:野草。莽:密生的草。这两句是说,经常担心霜雪降临,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当然乡村生活也有他的喜惧。庄稼一天一天生长,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遭到自然灾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这里的一喜一惧,反映着经过乡居劳动的洗礼,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纯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以及心境的恬静。全诗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未游漱玉亭,先诵东坡诗。手持芙蕖跳下清泠中,疑非谪仙不能为此词。
后翁三十年,我亦游于斯。飞桥已堙没,故迹多推移。
空馀高岩与深谷,落日惨淡松风吹。白龙依旧出青峡,散沫下作清涟漪。
古来陵谷会迁变,况乃景物资人为。云间滟滟吐寒月,清光不减翁当时。
相望一世发孤笑,坐使万古生长悲。
华镫膏烛月玲珑,圣手当场欲绘空。出像楚骚兼尔雅,返魂班巧与斤风。
丝规缕折尘三昧,万臂千头小六通。唤醒人间石火梦,无情悲喜片时中。
西山万佛宇,烂若舒锦锈。平坡凭风迥,突出众山右。
宫阁因岩坳,面势巧相就。百里见琉璃,截嵲戴云构。
朋游探绝迹,杪秋历群岫。得此目力展,恍疑出氛囿。
仰看北斗逼,俯恐东海溜。雄压香山丽,阔掩望湖秀。
落木响岩牖,寒岚染衣袖。延缅古今拜,伫立悲慨凑。
盛叶虑反始,危基有倾仆。千载谁复临,逆想蓬蒿茂。
榆柳荫我门,萝薜网我屋。开窗与山对,逶迤见深谷。
风来地如扫,云傍檐下宿。药苗青盖畦,桑柘连村绿。
半间鹤平分,清玩靡不畜。纵横列左右,画卷杂诗轴。
无侣酒一壶,有客棋再局。好琴弃书置,惜书典琴赎。
笔床乾燕泥,茶烟暗溪竹。同游半纡绂,诸弟皆食禄。
经年不入市,邻曲还往复。黄鸡啄黍肥,今岁畬田熟。
新春已储庤,机鸣绢盈柚。衣食在温饱,官赋期早足。
理乱既不知,亦竟忘宠辱。白头抱遗经,自课儿曹读。
文星炯炯照勾吴,草诏金銮旧老儒。今□□公高北斗,后身白傅到西湖。
要途未若閒官乐,心服□□貌敬殊。臭味果能有投合,及门岂在急抠趋。
平日邀相见,过门又不逢。贪随看花伴,应笑我龙钟。
圣主忧凶岁,真人下碧岑。云辞武当黑,雨入蓟门深。
独抱回天力,常存济物心。两宫宣赐罢,归鹤杳沈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