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人生归依有常理,衣食本自居首端。
谁能弃此不经营,便可求得自心安?
初春开始做农务,一年收成尚可观。
清晨下地去干活,日落背稻把家还。
居住山中多霜露,季节未到已先寒。
农民劳作岂不苦?无法推脱此艰难。
身体确实很疲倦,幸无灾祸来纠缠。
洗涤歇息房檐下,饮酒开心带笑颜。
长沮桀溺隐耕志,千年与我息相关。
但愿能得长如此,躬耕田亩自心甘。
注释
庚(gēng)戌(xū)岁:指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
有道:有常理。
固:本、原。端:始、首。
孰(shú):何。是:此,指衣食。营:经营。
以:凭。自安:自得安乐。
开春:春天开始;进入春天。常业:日常事务,这里指农耕。
岁功:一年农事的收获。聊:勉强。聊可观:勉强可观。
肆(sì):操作。肆微勤:微施勤劳。
日入:日落。禾:指稻子。一作“耒(lěi)”:耒耜,即农具。
饶:多。霜露: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
风气:气候。先寒:早寒,冷得早。
弗:不。此难:这种艰难,指耕作。
四体:四肢。
庶(shù):庶几、大体上。异患:想不到的祸患。干:犯。
盥(guàn)濯(zhuó):洗涤。
襟(jīn)颜:胸襟和面颜。
沮(jǔ)溺(nì):即长沮、桀溺,孔子遇到的“耦而耕”的隐者。借指避世隐士。
乃相关:乃相符合。
长如此:长期这样。
躬耕:亲身从事农业生产。

赏析

  此诗开篇直接展开议论,明确表现诗人的观点:人生就应该把谋求衣食放在根本上,要想求得自身的安定,首先就要参加劳动,惨淡经营,才得以生存。“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起笔两句,把传统文化之大义——道,与衣食并举,意义极不寻常。衣食的来源,本是农业生产。“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诗人认为人生应以生产劳动、自营衣食为根本。在诗人看来,若为了获得衣食所资之俸禄,而失去独立自由人格,他就宁肯弃官归田躬耕自资。全诗首四句之深刻意蕴,在于此。这几句诗,语言简练平易,道理平凡而朴素,超越“获稻”的具体事情,而直写由此引发的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与总结。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言语似乎很平淡,但体味起来,其中蕴涵着真实、淳厚的欣慰之情。“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微勤”是谦辞,其实是十分勤苦。“日入”,借用了《击壤歌》“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语意,加深了诗意蕴藏的深度。因为那两句之下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写出眼前收稻之时节,便曲曲道出稼穑之艰难。山中气候冷得早些,霜露已多。九月中,正是霜降时节。四十六岁的诗人,已感到了岁月的不饶人。以上四句,下笔若不经意,其实是写出了春种秋收、一年的辛苦。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稼穑愈是艰难辛苦,愈见诗人躬耕意志之深沉坚定。诗人对于稼穑,感到义不容辞。这不仅是因为深感“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而且也是由于深知“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魏晋以降,时代黑暗,士人生命没有保障。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何晏,司马昭杀嵇康,以及陆机、陆云之惨遭杀害,皆是著例。当时柄政者刘裕,比起曹操、司马,更加残忍。所谓异患,首先即指这种旦夕莫测的横祸。再退一步说,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在“质性自然”的诗人看来,也是一种异患。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农村劳动生活过来的人对这幅情景都是亲切、熟悉的。诗人是在为自由生活、为劳动的成果而开心。“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诗人不仅是一位农民,还是一位为传统文化所造就的士人。他像一位农民那样站在自家屋檐下把酒开怀,可是他的心灵却飞越千载,尚友古人。长沮、桀溺之心意是说:“天下人都说天下是黑暗的,没有人可以改变黑暗的现状,又怎么能像归隐之人一样去归隐山林。”诗人自言与长沮、桀溺之心遥遥会合,意即在此。所以结笔说:“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但愿长久地过这种生活,自食其力,自由自在,纵然躬耕辛苦,也无所怨尤。诗人的意志,真可谓坚如金石。诗人的心灵,经过深沉的省思,终归于圆融宁静。

  此诗夹叙夹议,透过收稻之叙说,发舒躬耕之情怀。此诗的意义在于,诗人经过劳动的体验和深沉的省思,所产生的新思想。这就是:农业生产乃是衣食之源,士人尽管应以道为终极关怀,但是对于农业生产仍然义不容辞。尤其处在一个自己所无法改变的乱世,只有弃官归田躬耕自资,才能保全人格独立自由,由此,沮溺之心有其真实意义。而且,躬耕纵然辛苦,可是,乐亦自在其中。这份喜乐,是体验到自由劳动之价值的双重喜乐。陶渊明的这些思想见识, 晚周之后的文化史和诗歌史上乃是稀有的和新异的。诗中所耀动的思想光彩,对人生意义的坚实体认,正是此诗极可宝贵的价值之所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九月。这年陶渊明四十六岁,是他弃官彭泽令归田躬耕的第六年。在这年秋收后,他以郑重又愉快的心情创作了《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这首诗。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猜你喜欢
柳外东风旗影转,身远鸣珂心想见。
碧瓦朱楼不夜城,走马插花春一片。
锦靴玉带簇金鞍,回雪惊鸿都转旋。
我书细字对短檠,尚未尽灯昏月窥研。
那知研节有七盘,但课旧书须百遍。
病骨烦招愧后车,新诗乞与书团扇。
明年相望孢侯乡,犹共碧霄端正面。
一樽芳酒起觉烟,绝胜红裙拥后前。
山色水光相上下,月华秋气共清圆。
佳时令我思韩愈,好梦逢君想惠连。
老大不知追逐乐,却因妍唱惜流年。
方壶少小学为仙,笔底三山岂偶然。
见说麻姑头总白,不知何用得长年。
圆机珠活走盘中,已试权奇妙变通。
武库精严锋莫敌,智囊沉密计难穷。
先声已早闻风采,后实如新见事功。
计日未多功不少,复刚方长转春风。

闻说君家有水栀,虬枝怪石眼前稀。何如借与销长夏,待得寒窗却送归。

阖闾葬日劳人力,嬴政穿来役鬼功。
澄碧尚疑神物在,等闲雷雨起潭中。
酌郁既灌,取萧方爇,笾豆静器,簠簋芬飶。
鱼腊荐美,牲牷表絜.是戢是将,载迎载列。

一眺天南了四围,高丘山水望中微。丈夫不跨扬州鹤,终见凌空拄杖飞。

闽南荔子熟,问客倘能来。暂为诸生屈,宁伤独茂才?

云飞绝寒落,雨过行平台。赋就新诗别,扁舟且莫催。

一抔新土寄馀哀,故老相邀信步来。行到水西村尽处,桃花无数未全开。

三圣重熙鸿业茂,百灵申锡宝符彰。
寅恭清净函无象,顾諟高明顺秉阳。
法驭省巡修废坠,真宫经始报祺祥。
栋升文杏觚棱峻,殿启真琳玉瑱方。
九帐盛仪陈宴衎,六茎清奏助欢康。
开轩瑞气凝空碧,驻跸晴辉艳赭黄。
珠树移阴從帝圃,霓旌分影自仙乡。
宸游悦豫同襄野,睿藻昭回迈柏梁。
黎庶纵观争叹咏,侍臣嘉颂极游扬。
灵休锡羡淳风振,永播声名浃四荒。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

急罚盏夜阑灯灭。

荆门秋水急,巫峡断云轻。若为教月夜,长短听猿声。

极目江山依夕照,回头城市隔嚣尘。登临未久还西去,堪愧芸夫每问津。

淡淡斜阳新雨霁。绿遍苔痕,小院门深闭。窈窕红阑人独倚,桃花帘外东风细。

潇洒文窗初病起。杜宇枝头,又唤春归矣。碧海迢迢无限意,新愁捲入芭蕉里。

过庭闻礼日,趋侍记言回。独卧玉窗前,卷帘残雨来。
高秋南斗转,凉夜北堂开。水影入朱户,萤光生绿苔。
简成良史笔,年是洛阳才。莫重白云意,时人许上台。

重峰层仞插寒空,塔锁深云势莫穷。

千古松声来有韵,万年溪水去无踪。

曙色才分烟气消,严风括地不相饶。
炉中幸有无烟炭,莫学丹霞把佛烧。
恩大不知何以报,寥寥千载古风清。

文于天地不两天,我昔闻自浯溪歌。浯溪深处漫郎宅,后有作者何其多。

中兴一颂岿然在,手剔苍藓三摩挲。当时翰墨鲜高手,谁与八代回狂波。

鸾台凤阁数燕许,东封石刻徒媕娿。斯文独任起衰责,采薇六月相肩摩。

平原颜公忠烈士,肝胆契合心手和。大书特书照岩户,如日始出星交罗。

想当握笔几透爪,一一劲挺无纤颇。因思往迹发长喟,乱由入召非由他。

妖妃孽臣早不断,乃出下策驰青骡。艰难百战两京复,实赖灵武挥天戈。

儒官扬厉职应尔,讵忍腹诽含谯诃。余子纷纷若镌凿,强作解事理则那。

三吾亭子高嵯峨,下有石镜冷不磨。飞泉㶁㶁生盘涡。

惜哉无人洗山骨,奈此玉佩琼琚何。

襆被向天涯,萧条寄酒家。
青山仙宅近,黄叶客途赊。
夜塔飘铃语,风窗堕烛花。
匣中雄剑在,那敢负张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