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木,念将老也。日月推迁,已复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采采荣木,于兹托根。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
非道曷依?非善奚敦?
嗟予小子,禀兹固陋。
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
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先师遗训,余岂之坠?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诗题“荣木”,是取诗的前两字作为篇名,并不是专写荣木。《荣木》一诗共三十二句,分四章,每章八句。第一章慨叹人生若寄,第二章写要坚持正确的做人道理,第三章责己无所作为,第四章表示不坠先师之训而奋起。全诗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
这首诗提出了世间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生苦短。陶渊明把“荣木”已化为一种意象——人生美丽却苦短。他忧于人生短暂,认为人若不勤奋,即使“总角闻道”也会“白首不成”,这是人生的悲哀。他告诫人们,人生就像匆匆过客,到时都会憔悴、衰老、死亡;人的寿命、祸福取决于自己。他也自责自己曾废学而乐饮。
从此诗第四章中可以见出作者内心郁勃着昂扬的进取之心、功业之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这句话活脱了陶渊明另一面孔,它与后人心目中那位吟唱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者形象,相距实在太远。人们以往对陶渊明的印象只是其中年思想成熟以后的形象,是陶渊明丰富人格之一角。以“一斑”而概其“全豹”有时会出现以偏概全的弊病。陶渊明早期功业之心,主要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使然。对于古代大多数知识分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谁也难以天生就超越历史的局限而对功业荣名不屑一顾、视如粪土。
人生短暂,只有为功名而奋斗才有意义。陶渊明没有忘记儒家先师孔子的教导,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望,这不值得惧怕。他自信有取得功名的天赋,不管要经历多少苦难,也没有任何理由放弃。
塔园郁森萃,土山莽回互。迹陈慨往躅,心赏谐秋晤。
时惟冬气交,零木爽登顾。袅袅拾层级,盘盘折脩步。
凭危眺倒景,俯槛惊流雾。空王涌庙卫,贵者留墟墓。
三门上岌嶪,玉柱撑云露。白日宝光垂,风昼金响度。
徒兴雍门哀,未暇首丘虑。珠藏北邙毁,石罅南山锢。
怛焉伤逝心,川汜激东骛。
先人昔营菟,嵩少买别墅。后生久逸乐,稍识田家苦。
平生十具牛,独立方寸土。至今龙门滩,犹梦秋夜雨。
天地本好生,治乱何终始。杀机当既钟,佳兵者咸是。
悲哉涂地功,沾沾群自喜。如公岂其人,夫诚不得已。
画图满壁间,诛戮何累累。无乃神意伤,眷然不忍视。
吁嗟俎豆徒,所夸抑末耳。天地曷以充,顽儒曷以起。
是中非偶然,在此不在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