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郭主簿·其二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雨水调顺整春季,秋来清凉风萧瑟。
露珠凝聚无云气,天高肃爽景清澈。
秀逸山峰高耸立,远眺益觉皆奇绝。
芳菊开处林增辉,岩上青松排成列。
松菊坚贞秀美姿,霜中挺立真豪杰。
含杯思念贤隐士,千百年来守高节。
顾我素志未施展,闷闷空负秋十月。
注释
和泽:雨水和顺。周:遍。三春:春季三个月。
素秋:秋季。素:白。古人以五色配五方,西尚白;秋行于西,故曰素秋。(见《礼记·月令》)
露凝:露水凝结为霜。游氛:飘游的云气。
肃景:秋景。《汉书·礼乐志》:“秋气肃杀。”澈:清澈,明净。
陵:大土山。岑(cén):小而高的山。逸峰:姿态超迈的奇峰。
遥瞻:远望。
开:开放。耀:耀眼;增辉。
冠岩列:在山岩的高处排列成行。
贞秀姿:坚贞秀美的姿态。
卓:直立。此处有独立不群意。霜下杰:谓松菊坚贞,不畏霜寒。
衔觞:指饮酒。幽人:指古代的隐士。
抚尔诀:坚守你们的节操。抚:保持。尔:你们。诀:法则,原则,引伸为节操。
检素:检点素志;回顾本心。展:施展。
厌厌:精神不振的样子。竟:终。良月:指十月。《左传·庄公十六年):“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数焉。’”

鉴赏

  《和郭主簿》第二首主要写秋色。写秋色而能独辟溪径,一反前人肃杀凄凉悲秋传统,却赞赏它的清澈秀雅、灿烂奇绝,乃是此诗具有开创性的一大特征。古诗赋中,写秋景肃杀悲凉,以宋玉《九辩》首肇其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往后秋景与悲愁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汉武帝的《秋风辞》、汉代《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曹丕的《燕歌行》、祢衡的《鹦鹉赋》、曹植的《赠丁仪》、《赠白马王彪》、《幽思赋》、王粲的《登楼赋》、阮籍《咏怀·开秋兆凉气》、潘岳的《秋兴赋》、张协的《杂诗·秋夜凉风起》等等,或触秋色而生悲感,或借秋景以抒愁怀,大抵皆未跳出宋玉悲秋的窠臼。而陶渊明此诗的秋景却与众迥异,别开生面。首句不写秋景,却写春雨之多,说今春调合的雨水(和泽)不断,遍及了整个春季三月。这一方面是《诗经》中“兴”的手法的继承,另一方面又把多雨的春和肃爽的秋作一对比,令人觉得下文描绘的清秀奇绝的秋色,大有胜过春光之意。往下即具体写秋景的清凉素雅:露水凝结为一片洁白的霜华,天空中没有一丝阴霾的雾气(游氛),因而益觉天高气爽,格外清新澄澈。远望起伏的山陵高岗,群峰飞逸高耸,无不挺秀奇绝;近看林中满地盛开的菊花,灿烂耀眼,幽香四溢;山岩之上苍翠的青松,排列成行,巍然挺立。凛冽的秋气使百卉纷谢凋零,然而菊花却迎霜怒放,独呈异采;肃杀的秋风使万木摇落变衰,唯有苍松却经寒弥茂,青翠长在。难怪诗人要情不自禁地怀想这松菊坚贞秀美的英姿,赞叹其卓尔不群的风貌,誉之为霜下之杰了。

  善于在景物的写实中兼用比兴象征手法,寄寓强烈的主体情感,是此诗的又一显著特征。诗人对菊举杯饮酒(衔觞),由逸峰的奇绝,松菊的贞秀,自然联想怀念起那些与逸峰、松菊颇相类似的孤高傲世、守节自厉的古代高人隐士(幽人),他们千百年来一直坚持着(抚)松菊(尔)那种傲然特立的秘诀要道,其高风亮节真是可钦可敬。这里,赞美企慕“幽人”的节操,也寓有诗人内在品格的自喻和自厉。然而这只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却是“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拟古》之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之五);“或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的宏图壮志。《杂诗》之二已作于五十岁左右,但仍感叹:“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晚年所作《读山海经》中,还义愤填膺地大呼:“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赞扬“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咏荆轲》中又歌颂:“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一切都说明诗人终其一生,也未忘情现实;在向往“幽人”隐逸的同时,内心始终潜藏着一股壮志未酬而悲愤不平的激流。这种出处行藏的矛盾心情,反映在此诗中,便逼出结尾二句:诗人检查平素有志而不获施展,在清秋明月之下,也不由得老是厌厌无绪了。

  由此可见,写秋景的清凉澄澈,象征着幽人和诗人清廉纯洁的品质;写陵岑逸峰的奇绝,象征着诗人和幽人傲岸不屈的精神;写芳菊、青松的贞秀,象征着幽人和诗人卓异于流俗的节操。从外在联系看,以秋景起兴怀念幽人,又从幽人而反省自身,完全顺理成章;从内在联系看,露凝、景澈、陵岑、逸峰、芳菊、青松等意象,又无不象征着“幽人”的种种品质节操,无不寄寓着诗人审美的主体意识,真是物我融一,妙合无痕。而在幽人的精神品质中,又体现了诗人的精神品质;但“有怀莫展”之叹,又与那种浑身静穆的“幽人”不同。

  以松菊为喻写人或以松菊为象状景,前人早已有之。《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但这只是单纯取喻说理。屈原《离骚》有“夕餐秋菊之落英”,虽有象征,但只是抒情中的想像借喻,并非景物写实。曹植《洛神赋》中“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是用菊松喻洛神的容光焕发,所比仅在外貌而非内在品质,且仍非写实景。左思《招隐》有“秋菊兼餱粮,幽兰间重襟。”是化用《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和“纫秋兰以为佩”二句,性质亦同。其《咏史·郁郁涧底松》中喻寒门才士受抑,亦非写实。至于钟会、孙楚的《菊花赋》虽是写景,却并无深刻的象征意义。真正把景物写实与比兴象征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的,当自渊明始。苏轼评陶云:“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选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冷斋诗话》引)读这首诗,深知苏评确非溢美。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猜你喜欢
此生今日似前生,重著麻衣特地行。经乱后囊新卷轴,
出山来见旧公卿。雨笼蛩壁吟灯影,风触蝉枝噪浪声。
闻道中兴重人物,不妨西去马蹄轻。
昂昂野鹤在鸡群,一见人分濁与清。
吟对红葵朝雨细,坐临绿竹午风轻。
儒官饱闲散,室若僧坊静。
北窗腹便便,支枕看斗柄。
或时得名酒,亭午犹中圣。
醒来复何事,弄笔赋秋兴。
焉知懒是真,但觉贫非病。
茫茫流水意,会有知意听。
钟鼎与山林,人生各天性。

山色空濛雨点微,醉中不觉湿蓑衣。何妨乞与丹青本,一棹横冲翠霭归。

望望龙湖上,鱼龙薄汉云。鸿濛开半月,蛇秽破孤军。

一鉴生风翰,千章涣浪纹。法慈秽教化,清静加弥纶。

法慈剪凶丑,凛冽回春温。龙湖三五夜,棨戟四回轮。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行春桥上月娟娟,杜若洲西宿画船。万镜不波天在水,四山沉影夜如年。

已知世事皆身外,肯着閒愁到酒边。宛转清歌出林表,晚烟依约正苍然。

西山几度只空还,好事怀贤厚我颜。蒙古有公方用夏,居庸从此不为关。

犹闻窣地有髯委,自笑登高两足顽。今日幽燕归圣代,可怜埋骨尚荒山。

不独烟霞窟,天然石作庵。坐禅遗迹在,岩溜自香甘。

千树桃花映粉楼,东风万点逐波流。落红不是题诗叶,愁向人间寄得不。

三都一序争传赋,借重西州皇士安。惭愧山图经品藻,苦心留得后人看。

顾公读书处,乃是林塘居。竹树久凋谢,红翠何稀疏。

鱼鸟非昔游,风烟尚遗墟。身灭名不朽,流闻千载馀。

河东盐课事,军国用斯存。锦绮商人富,青骢使者尊。

沟渠怜赤子,霄汉隔金门。无限忧时意,临岐不尽论。

风尘正澒洞,畿甸况空虚。白挺交衢乱,红镫闪月疏。

土沙卿相血,豺虎帝王居。重我鸰原痛,张图问野渔。

欲为紫霞赏,遂作丹霄游。
颜山秀拔五千仞,况于绝顶凌飞楼。
长风吹目空四海,但见天地如虚舟。
龙争虎斗血中野,安知此境长悠悠。
颜山之势何壮哉?飘如云龙上天来,蟠根走脉极九垓。
千岩万壑相萦回,龙池皎雪天镜开。
气蒸六合作飞雨,五月下界惊云雷。
颜公一去不复回,空有仙迹迷苍苔。
凭崖凿翠构珠殿,金仙趺坐莲花台。
雄标胜境掩五岳,胡乃僻处东南隈。
后来观者登崔嵬,超然顿觉辞红埃。
平明攀天望海色,宛若万里潋滟之金杯。
此中昔有芸香客,一朝矫翼腾三台。
我今苦被风尘恼,欲待长彗人间扫。
三花含烟笑人老,青松垂阴得春好。
功名感此不复求,便欲巢云拾瑶草。
终当羽化随青童,鸡为凤凰犬为龙,青天碧海长相从。
回头试问世间士,茫茫尽入三泉中。

小春人更倦,坐觉微寒侵。衰草已失绿,红梅缀疏林。

沈水焚欲尽,薄酒还自斟。筒内韬细笔,壁间静瑶琴。

古人于此时,凝神以正襟。谁知深闺里,亦惕坚冰心。

吴山古寺寒松直,老鹤巢居最上头。惟爱月明中夜后,一声清唳满山愁。

道人不识忧,隤然罕所虑。匈中有奇怀,常得山中助。

时乘酒半醺,或值睡初卧。独往恣幽寻,欣若有所遇。

有时深林行,穿径忽失路。有时湖上还,看云忘所务。

凝目孤鸢归,倾耳细泉注。所造趣未极,边陆任昏暮。

非关耽清娱,曾是秉远慕。閒心始造理,忙意多失步。

嗟尔行道人,迫迫焉所赴。

客子停车已二更,照愁孤月迥临城。漫言此夜凄情甚,才是离家第一程。

岂意中兴日,翻为外补年。
吾兄同去国,何客到离筵。
失足成千里,批鳞下九天。
汉家《东观记》,流涕入新编。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