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起四句直写当前气候,说在阴历五月的一天早晨,吹起南风,不快不慢,飘动着诗人的衣服。风是夏天“清朝”中的“南颸”,飘衣送凉,气象是清爽的。接着两句,不交代转变过程,便紧接着写“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由晴到雨,似颇突然。以上六句是面的总写,一般叙述,不多描绘。
“流目”四句,由面移到一个点。先写诗人在清风微雨中,转眼观看西园,见园中紫葵生长得“晔晔”繁荣,虽作集中,亦只叙述。上文的叙事写景,直贯到此;而对着紫葵,忽产生一种感慨:“于今甚可爱,奈何当复衰!”感慨也来得突然,但内容还属一般,属于人们对事物常有的盛衰之感。这里转为抒情。下面两句:“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承前两句,抒情又由点到面,同时由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转到对自身的表白,扩大一步,提高一步,句法同样有点突然,而内容却不一般了。陶渊明本是有志于济世的人,被迫过隐居生活,从紫葵的荣晔易衰而联想自己不能及时发挥壮志,建立功业,这种触动内心痛处的感受,本来也是自然的,不妨明白直说,可诗中偏不说出“愿及时”愿的是什么,“靡所挥”挥的是什么,而是留给读者自行领会。
上文各以六句成片,结尾以四句成片。这四句由思想上的“恨”转到写生活上的困难,以及在困难中不可抑制的更强烈的思想活动。“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等到秋天庄稼收成,有粮食不继的迫切问题。处境如此,还有上文的为外物而感慨,为壮志而感伤的闲情,在常人眼中,已未免迂疏可笑;而况下文所写,还有“不可淹(抑遏)”的“逸想”和什么“猖狂”的情感或行动,冷静一想,也未免自觉“可悲”了。有了“悠悠”两句,则上下文的思想感情,都变成出于常情之外,那末作者之非常人也就不言可喻了。把“不常”写得似乎可笑可悲,实际上是无意中反映了他的可钦可敬。
这首诗在陶诗中是写得较平凡的,朴质无华,它的转接突然的地方,也表现它的“放”和“直”,即放手抒写,直截不费结撰。但也有它的含蓄,有它的似拙而实高,它的奇特过人,即不露痕迹地表现作者襟怀的开阔和高远。
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处境,“猖狂”的来龙去脉,也就有迹可寻,即是对于黑暗、险恶的政局和自身抱负莫展的愤激。把这些诗句都作赋体看,诗中表现出诗人的政治热肠和人生态度,表现出他高出常人的地方,即在艰难的生活中不忘济世。诗写得很随便,却有深远的意境。
洗平时、愁红怨绿,还留剩吠残鸟。喜无尘俗吹襟带,逆面云低天峭。
春尚小。看偃壁荒梅,冷未全开到。径闲漫扫。总酒板茶帘,凄凉山市,人迹往来少。
空赢得,敞屐短筇茸帽。玉峰邀我孤啸。赵家城阙疑金碧,零落冥鸿泥爪。
风忽矫。和断笛疏钟,片片空烟袅。未容远眺。便知有江流,更无帆见,一色去昏窈。
广武城边旧战场,眼中刘项总茫茫。当年早逐苏门隐,肯向人间作酒狂。
小阁绝纤埃,岩隈际水隈。池波清浴月,林鹤老巡梅。
茶煮团名雀,琴弹曲作雷。戴逵高兴在,良夜喜同陪。
昔爱西城记,华易许遍窥。醉持龙节舞,寒借鹿裘披。
秪忆山中乐,宁期世外悲。及传南岳剑,难驻赤城师。
毕道能无待,玄科本有期。紫宫新坐席,金箓古威仪。
菌石哀泉咽,松花泣露垂。他年归白鹄,尚慰里民思。
心有子云好,时名真可嗤。买书饶破锦,甃井得残碑。
食古从蟫化,藏山问鹤知。故人隔江水,空复鹿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