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诗总的调子是抑郁的,但前四句并不沉闷,抑郁中有欢快,泪与笑俱,起伏多变。“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归心似箭,匆忙赶路,心里计算着到家的日子。为了表达归家的急迫心情,诗人注意了词语的选择,“行行”是重言,富有表达力,写出了诗人奔走不停的祥子;“计日望旧居”的“计”和“望”,准确而形象地反映出诗人归家途中的心理活动,诗人很想回到自己久别了的“旧居”,去看望自己的亲人,他唱道:“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在行役路上动乡关之思,盼与家人团聚,这是人之常情,陶渊明用诗的语言道出了这种人之常情,最容易引起共鸣。
“计日望旧居”的陶渊明不希望在路上停留。然而,偏偏行船遇风,被迫在穷湖停船,这当然使他苦恼。离家只有百余里,却回不去,他只好遥望南岭,对空长叹,心情是无可奈何的。诗人不仅写了这种欲归不得的苦恼,他还借叹行役的机会表示了对官场的厌倦,对仕途的忧惧,对怀才不遇的抗议。有了这些内容,就看见了诗人的心,感觉到了他跳动的脉搏。
在表现这些内容的时候,诗人没有直说,而是含蓄地表现出来,为了诗意的含蓄,诗人采用了三种手法。一种是借景抒情,借景达意,字面上是写景,字里行间却藏着诗人的寓意,“言在此而意在彼”。“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从字面看,这不过是诗人在叹“行路难”,在埋怨日落黄昏夜幕降临得太早;透过字面,便不难发现,诗人是在借助眼前的景物流露自己对官宦生活的厌倦情绪。他怨天恨地,没有一点欢乐的情绪。在他的眼里,江南夏日的风光也变得那么荒凉,那么可怕,没有欢乐的情绪:“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扶疏”。不是风光不美,而是诗人的情绪不佳。诗人不去赞美行役途中的风光,正说明他想结束劳累的行役生活,想离开讨厌的官场。
另一种是用双关语达意。“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字面是说行路难,征途艰险可畏,可实际是说官场多风险,吉凶难料。当时,东晋王朝岌岌可危,孙恩在浙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逐渐逼近京师,陶渊明的上司桓玄屡次上表要求讨伐孙恩。王室腐败,义军攘起,军阀桓玄又野心勃勃,社会极具动乱,想到这些诗人不能不瞻“念前涂”。由此看来,诗人笔下的“江山”,决不仅指自然界的山川,而是指国家社稷,“前涂”也不仅仅是指征途,而且是指诗人自己在社会动乱时的仕宦前途。“江山”和“前涂”都是一语双关,值得玩味。
除了上两种,诗人还使用了隐喻的手法。“凯风负我心,戢枻守穷湖”,这两句是说风不从人愿,阻延归期。其实,诗人的命意远不止于此,他一连用了三个隐喻,来描述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凯风”是可恨的,它与诗人的心相违;凯风在这里暗指压制陶渊明的世族权贵。“戢枻”是可叹的,因为“枻”的作用在于划船,当“枻”被“戢”起来以后,就失去作用了。“穷湖”是荒凉的地方,船泊穷湖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陶渊明是有才干的,然而,他只能在桓玄手下当幕僚,而且还要行役千里,致使自己无所作为。桓玄的慕府就如同“穷湖”,陶渊明发出“戢枻守穷湖”的叹息是很自然的,并非无病呻吟。
最后,诗人慨叹只有百里之远,因风受阻,不能及早返回旧居,发出了“将焉如”的叹息,但只不过是空叹而已,与前面的“归子念前涂”一句联系起来看,这几句诗真实地抒写了诗人“出仕”与“归隐”的矛盾痛苦心情。
从全诗看,首尾两部份的抒情基本上是采用直说的方法,感情真挚热烈。诗的中间部份则采用借景达意、一语双关和隐喻的方法,表现出诗人的隐衷,富有意趣。
持节过樊城,南渡汉江曲。汉江远自嶓冢来,遥望真如鸭头绿。
江干楼堞何峥嵘,壮哉快睹襄阳城。少日常思一游览,今朝始遂来经行。
经行处处多遗迹,满目苍然悲思集。后人游似前人游,古人忆是今人忆。
郁郁岘山翠,遥遥鹿门深。残碑人堕羊祜泪,隐居谁识庞公心。
庞公一去已千古,尚有清风洒寰宇。茂林鸟宿鱼潜渊,区区刘表焉能取。
城南习家池,池水清涟漪。当日山翁酩酊醉,风流未许他人知。
更寻王粲宅,留井岘山麓。铜瓶无复汲深寒,蔓草空馀覆幽绿。
悠悠往事难具陈,高名尚有隆中人。师出二表鬼神泣,图成八阵风雨频。
乃知襄樊士风好,由来英达何草草。汉水东流岘首高,秪因配此名不了。
方今明圣坐垂旒,百年礼乐登虞周。仁恩已满天地大,王化久浃江汉流。
江汉游女心如结,士习诗书仰先烈。乌台使者来作歌,期与国风传不歇。
国事当初若缀旒,南迁邪议已先投。背城馀烬非坚土,坐见江山半壁休。
红芝驿前杨柳绿,千枝万枝风谡谡。江山谨具追饷时,有身无首当怨谁。
宁武关头血成碧,金马玉堂好颜色。胸中甲兵七篇锦,能多武功无惭德。
西山薇蕨留余香,闻说夷齐下首阳。今日春风不忍见,桃李花开古道傍。
东海空蹈鲁连节,边头枉啮苏卿雪。泪尽终南犹未倾,秦淮烟水渔阳月。
带露拈花,迎凉支镜,日影才升。看争奇梳插,万千缗直,斩新裁剪,四五铢轻。
一朵杨枝,半天鹦鹉,旧向慈悲记许曾。纱窗下,理青丝三尺,水月泓澄。
金针拈处盈盈。频盥手金盆纤指擎。愿石麟佛许,宜男入梦,并头莲证,再世同盟。
净室皈依,名香供养,三月持斋特记清。郎痴绝,偏偎人憨谑,昨夜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