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分前后两段,每段各八句。九、十两句是前后段的过渡。前段主要写淮阳秋景。起二句总写金风摇荡,玉露凋林的景象,明点题内“秋”字。一“荡”字不仅传出秋风摇扬之状,而且兼含荡涤之意,连同下句“凋”字,将金风玉露的肃杀之气形象地表现出来。金风摇荡,初秋时节尚存的绿叶等随之被荡涤,林木显得萧疏,故云“荡初节”、“凋晚林”。后一句为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所本,杜句固然青出于蓝,李句也写得充满秋意。三、四句从自然景物之肃杀凋伤转入人事,贴到自身。当时作者参与杨玄伤反隋失败,被捕逃亡,处境艰苦,故自称“穷涂士”;由肃杀的秋景联想到自己的穷困处境,故忧思郁结。两句已透出“伤”秋之意,“伤”字更明点“伤”字。五、六句又勒回写眺望中的秋景:田野平旷,但见蒹葭芦苇,四处围合;村落之中,唯见藜藿纵横,杂草丛生。两句写出田野荒芜、村落残破的荒凉景象,“合”、“深”二字,更透出杳无人迹的情景,杜句“城春草木深”的“深”字似亦从“藿藜深”脱化。这正是隋朝末年中原地区在酷重赋役压榨下千里萧条景象的真实写照,足以印证“岁饥,削木皮以为食”的记载。七、八两句又收回到“伤”字,说明眺听之间,无不使自己徘徊伤伤,独自泣下。以上八句,情、景相间,“秋”、“伤”相浃,前四句犹因自然景象而兴伤,后四旬则因现实社会的残破荒凉而增悲,在重复中有递进。
九、十两句用顶针格紧承上文,以设问引出“怅然怀古意”,转入后段。所谓“怀古”,实即“伤”的进一步发展。“秦俗”暗喻隋末乱世,“汉道”隐指重建之清朝。作者有伤于乱世末俗尚未荡涤,盛时明代尚不可望,这正是他之所以“郁陶伤寸心”、“徙倚独沾襟”的原因。但又转念,当“秦俗”未平,“汉道”何冀之时,如樊哙、萧何等人,虽或出身市井屠者,或为刀笔小吏,一旦与时运相遇,却做出改朝换代、重建明时的大事业,万古流传其不朽之名声,因此伤到自己虽生此乱世,但只要奋起图王,仍可像樊哙、萧何做出一番事业。“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这是他伤秋伤时最后引出的结论,也是他对自己人生观的明确表述。这“世上雄”自然泛指隋末群雄,也显然包括自己。这八句纯粹抒伤,以“怀古”抒伤时之慨,表乘时奋起之怀。
这是一位有雄图大志的人物在乱世中面对秋景引发的联想与伤慨。古代有不少不得志于世的士人,想在乱世中一显身手,一展宏图。这种乘乱奋起的思想在一部分士人中相当有代表性。诗写得沉郁苍凉,透出特有的时代气氛。
寻幽来宝地,联辔尽佳朋。隔水微闻磬,窥林远见灯。
未谈超世法,先见小乘僧。古殿生虚籁,阴廊挂断冰。
幽轩聊借憩,高塔险难登。石钵青莲长,天香翠霭凝。
风幡生夙悟,雷鼓报晨兴。延坐分奇茗,登临挂瘦藤。
毒龙僧作伴,香象佛能乘。学道分真妄,参禅祖秀能。
悟空魔女去,入定睡蛇腾。境界清凉胜,山林气象增。
雅怀端可重,尘抱不须矜。暂结跏趺坐,心源返照澄。
黄尘没马腹,洪涛喷鹢首。是身如转蓬,随风任飞走。
归来丘壑中,高袖拄笏手。床头一束书,壁下一壶酒。
暴背对青山,杖藜从白叟。乃知羲皇上,何尝离北牖。
民瞻真可人,青岁纡墨绶。一朝拂衣去,归种彭泽柳。
萧然林下意,今无古或有。富贵等浮云,斯须变苍狗。
终南政自佳,不作捷径不。仁者赠以言,立名要不朽。
抛得白云溪畔宅,苦来燕市历风尘。才人命薄如君少,贫过中年病却春。
北风吹云昼阴短,锦画屏风兽香煖。谢家十二玉丝弦,不待昭阳九华琯。
新花学春小无力,枯桑叶青霜草碧。秋虫饮雨未令归,壤穴墙阴土花湿。
野兴朝来剧,层阴冻不开。烟霞迎使节,词赋忆仙才。
岂负青山约,何妨细雨来。临溪重回首,沙鸟似深猜。
圣主重民事,农官占岁祥。苍龙舒异瑞,朱鸟焕春阳。
南亩青旗灿,东方紫气昌。民间舒疾苦,天上沛恩光。
雨露沾人普,乾坤福物长。旋生欢忭色,顿觉耔耘忙。
耕九无他虑,余三有积仓。闾阎闻舞蹈,俯仰颂虞唐。
百二邦畿重,十千编户强。绀辕输玉粒,黛耜壮金汤。
督稼资军实,省耕筹岁荒。鸟含佳种至,云拂野花香。
秀草随时发,嘉禾与日芳。四郊歌干止,九土荷安康。
草野勤劬笃,仁君爱育彰。蠲租欣旷典,履亩赋新章。
庆集丹霞迥,风和玉辇翔。千官罗淑景,多士咏思皇。
秉耒田家子,横经稽古郎。为传天子意,抒悃矢赓扬。
九峰奇胜崆峒上,太守雄题石室中。从此名山多令主,不须更倩白云封。
何事买山隐,丹霞紫气高。东西双草履,风雨一絺袍。
仄径赖容屐,急流须著篙。重阳好风日,未敢学持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