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感怀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金风吹荡初秋时节,玉露凋伤岁暮之林。
今天晚上穷途之士,忧思郁结伤透寸心。
原野平芜葭苇围合,村落破败藿藜纵深。
眺听乱象良多伤慨,徘徊伤伤泪下沾襟。
泪满衣襟意欲何为,惆帐都因怀古之意。
秦俗乱世尚未荡平,汉道清朝尚难希冀。
樊哙是个市井之徒,萧何不过是刀笔吏。
一旦与时运相遇合,定会万古留名传谥。
劝诫各路豪杰英雄,虚度此生实在有愧。
注释
淮阳: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改陈州(今河南准阳)为淮阳郡。
金风:秋风。
穷涂:绝路,比喻处于极为困苦的境地。
郁陶:忧思积聚貌。
葭(jiā)苇:蒹葭芦苇。
藿藜(lí):藿香和蒺藜。泛指野草。
徙倚:犹徘徊、逡巡。
樊哙(kuài):本以屠狗为业,从刘邦起事,屡建战功,封武阳侯。淮阳为昔日樊哙围项籍、取韩信之地。作者从杨玄伤反隋失利,隐于淮阳。这里借追怀樊哙寄托自己起事建功的心志。
萧何:从刘邦起事,以功封酂侯,官至相国。
虚生:徒然活着。

赏析

  这首诗分前后两段,每段各八句。九、十两句是前后段的过渡。前段主要写淮阳秋景。起二句总写金风摇荡,玉露凋林的景象,明点题内“秋”字。一“荡”字不仅传出秋风摇扬之状,而且兼含荡涤之意,连同下句“凋”字,将金风玉露的肃杀之气形象地表现出来。金风摇荡,初秋时节尚存的绿叶等随之被荡涤,林木显得萧疏,故云“荡初节”、“凋晚林”。后一句为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所本,杜句固然青出于蓝,李句也写得充满秋意。三、四句从自然景物之肃杀凋伤转入人事,贴到自身。当时作者参与杨玄伤反隋失败,被捕逃亡,处境艰苦,故自称“穷涂士”;由肃杀的秋景联想到自己的穷困处境,故忧思郁结。两句已透出“伤”秋之意,“伤”字更明点“伤”字。五、六句又勒回写眺望中的秋景:田野平旷,但见蒹葭芦苇,四处围合;村落之中,唯见藜藿纵横,杂草丛生。两句写出田野荒芜、村落残破的荒凉景象,“合”、“深”二字,更透出杳无人迹的情景,杜句“城春草木深”的“深”字似亦从“藿藜深”脱化。这正是隋朝末年中原地区在酷重赋役压榨下千里萧条景象的真实写照,足以印证“岁饥,削木皮以为食”的记载。七、八两句又收回到“伤”字,说明眺听之间,无不使自己徘徊伤伤,独自泣下。以上八句,情、景相间,“秋”、“伤”相浃,前四句犹因自然景象而兴伤,后四旬则因现实社会的残破荒凉而增悲,在重复中有递进。

  九、十两句用顶针格紧承上文,以设问引出“怅然怀古意”,转入后段。所谓“怀古”,实即“伤”的进一步发展。“秦俗”暗喻隋末乱世,“汉道”隐指重建之清朝。作者有伤于乱世末俗尚未荡涤,盛时明代尚不可望,这正是他之所以“郁陶伤寸心”、“徙倚独沾襟”的原因。但又转念,当“秦俗”未平,“汉道”何冀之时,如樊哙、萧何等人,虽或出身市井屠者,或为刀笔小吏,一旦与时运相遇,却做出改朝换代、重建明时的大事业,万古流传其不朽之名声,因此伤到自己虽生此乱世,但只要奋起图王,仍可像樊哙、萧何做出一番事业。“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这是他伤秋伤时最后引出的结论,也是他对自己人生观的明确表述。这“世上雄”自然泛指隋末群雄,也显然包括自己。这八句纯粹抒伤,以“怀古”抒伤时之慨,表乘时奋起之怀。

  这是一位有雄图大志的人物在乱世中面对秋景引发的联想与伤慨。古代有不少不得志于世的士人,想在乱世中一显身手,一展宏图。这种乘乱奋起的思想在一部分士人中相当有代表性。诗写得沉郁苍凉,透出特有的时代气氛。

创作背景

  据《旧唐书·李密传》记载,隋大业九年(613年),李密与杨玄伤共同起来反对隋朝,起义失败后被捕,李密用计得脱。逃脱后在淮阳隐姓埋名,郁郁不得志,这首诗就是作者伤于当时处境而作。
李密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在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给他时,翟让的哥哥却从中阻拦。他不得已杀瓦岗军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被隋军屡败。后被越王杨侗招抚,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没过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猜你喜欢
九列谁云非显涂,人生已不负为儒。
拂衣长揖变龙贵,散发还为黄绮徒。
白鹤归飞心自远,青霞高举势何孤。
千金尽与乡人费,不向江头买木奴。
行行见羁束,斯人独憔悴。
欲觉闻晨钟,青灯死分翳。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岐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袒衣黄帽去揇戈,一溃奔腾涌血河。满目更无刀箭孔,背心攒簇似蜂窠。

沉绿殷红醉晓晖,入林花雨润罗衣。盘云只觉山无蒂,喷雪还疑水有机。

遂与江湖争浩淼,可怜原隰总芳菲。何妨携襆同栖宿,烟月留人讵忍归。

行云欲升天,流泉欲注地。同焉出一山,由来心迹异。

高高下下一日中,水气转绿云光红。朝云升天暮归岭,只有流泉去无影。

君不见,作霖他日遍九州,努力倘逢东海头。

主意固慇勤,须辞酒味醇。愿为投辖客,不作吐茵人。

中夜披衣聊出户,无数山云挂庭树。
忽然数片飞不还,已作风前一溪雨。
欲知公这忠,须诵三谏诗。
欲知公之惠,须读万安碑。
朝廷得公重,天下失公悲。
骑鲸今几年,悠悠人见思。
今人愧前修,风流不可追。
立朝无刚容,突梯仍脂韦。
字民乏廉声,敲扑急蚕丝。
不知富贵有磨灭,芳名姱节无穷时。
游子晚出公之乡,儿时敛袵公清规。
吁嗟九原不可作,每於清夜梦见之。
所以今日拜公像,浩歌出门双泪垂。

丐去秋今晚,能归岁且徐。须公一尊酒,胜我十年书。

生死交情异,乖离人事疏。如闻厚风谊,何敢自趑趄。

哀朝菌。
闵颓力。
迁化常然焉肯息。
及壮齿。
遇世直。
酌酩华堂集亲识。
舒情尽欢遣凄恻。

明月何团团,清辉散霞绮。君如明月珠,涌出沧海里。

文采照三衢,光华腾万里。煌煌海内珍,骊龙见之喜。

缀冕堪凝旒,为珰可充耳。蛾眉笑相看,鱼目羞自比。

景星夜荧荧,甘露朝旎旎。我歌明珠篇,蟾光浴秋水。

清涔虹影落云涛,海上三山望不遥。春涨漫愁杯渡细,云深常护鬼功劳。

汎槎客至银河外,题柱人归玉垒标。明月远天渔父意,一声铁笛一兰桡。

尧舜垂衣明日月,皋夔论道际风云。须知天地生成德,间世真儒辅圣君。

雁飞不度橐驼愁,青山千仞截马头。儒衣七尺北风疾,白日欲落关山秋。

单于台高陵白楼,长城故鬼鸣啾啾。阴山小儿汗血马,关弓欲射南幽州。

武灵结怨几千载,边头战血腥髑髅。圣人飞龙起东极,手挽扶桑拓西北。

阴方侍子知诗书,燕支妇女好颜色。齐纨鲁缟推小车,客行饮酒餐羊酥。

出门万里不持刃,三关比户悲危途。仲宣从军自愁思,班超投笔徒区区。

书生来游壮士卧,题诗石壁蛟龙纡。

阅尽沧桑两鬓皤,佯狂欲效接舆歌。时逢乱世功名贱,人到中年感慨多。

山草昔曾经雨露,海疆今未息风波。小民已觉流离苦,况值凶荒更奈何。

划壁削嶙峋,天风尽日闻。鼍沈青嶂霭,龙卧碧潭云。

沸石喧朝雨,晴林带夕曛。祥烟来缥缈,疑是御炉薰。

才非似舅辱心知,露豁襟期喜溢眉。
县组秦淮久依托,宾筵建邺又追随。
闻君驯雉未多日,洎我分鱼己后时。
徒对弦歌诵遗爱,西风涕泪强裁诗。

宋未有天下,坚正臣礼秉。开国百战功,每阵惟雄整。

及侍周幼主,臣心常烱烱。帝曰卿北伐,山戎今有警。

死狗莫击尾,此行当系颈。即日辞陛下,尽敌心欲逞。

陈桥忽兵变,不得守箕颍。禅让法尧舜,民物普安静。

有国三百年,仁义道驰骋。未改祖宗法,天胡肆大眚。

细思天地理,中有幸不幸。天果丧中原,大似裂冠衽。

君诚不独活,臣实无魏丙。失人焉得人,垂戒尝耿耿。

江南无谢安,塞北有王猛。所以戎马来,飞渡巴陵境。

大江限南北,今此一舴艋。本期固封疆,谁谓如画饼。

烈火燎昆冈,不辨金玉矿。妾本良家子,性僻守孤梗。

嫁与尚书儿,衔署紫兰省。直以才德合,不弃宿瘤瘿。

初结合欢带,誓比日月炳。鸳鸯会双飞,比目愿长并。

岂期金石坚,化作桑榆景。旄头势正然,蚩尤气先屏。

不意风马牛,复及此燕郢。一方遭劫虏,六族死俄顷。

退鹢落迅风,孤鸾吊空影。簪坚折白玉,瓶沉断青绠。

一死空冥府,忧心长炳炳。意坚志不移,改邑不改井。

我本瑚琏器,安肯作溺皿。志节匪转石,气噎如吞鲠。

不作爝火燃,愿为死灰冷。贪生念曲蛾,乞怜羞虎阱。

借此清江水,葬我全首领。皇天如有知,定作血面请。

愿魂化精卫,填海使成岭。

闻说南溪好,肩车带雨来。涧泉鸣细石,松木衣苍苔。

云笑人情薄,山随客语回。黄花幽意足,知复为谁开。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