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嘉陵江色何所似”问春天的嘉陵江水的颜色,次句“石黛碧玉相因依”是对上一句的回答。这两句是在描述嘉陵江水的自然景色,属于寄情于景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正怜日破浪花出”说乘船于嘉陵江上,正在对倒映在江面上的太阳进行欣赏之际,一阵阵浪花涌来而将水面上的日影搅乱,杜甫对此美景受破坏感到怜惜。杜甫在刚表达了对嘉陵江江面倒映着红日的美景被破坏之惋惜心绪后,紧接着又将岸边河滩上的绿草看在眼里而使用转折的语句“更复春从沙际归”说来赞美嘉陵江(西汉水)。前句中“日破浪花出”是在写景,而前面的“正怜”就是在写情;后句中“春从沙际归”,既与“日破浪花出”相对仗,又与“更复”即“更看到希望”所表达的情感相交融。这两句属于融景于情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巴童荡浆日侧过”在《杜诗镜铨》中被刘须溪评价为“景少”;“水鸡衔鱼来去飞”又被刘须溪评价为“语长”。这里的前句,虽然只描写了有巴人小儿划着小船从杜甫的身边穿过去这一较为单调的景色,但是在此却体现了杜诗之中的人民性——“巴童”,这是在《阆山歌》与《阆水歌》里面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接出现在诗中的人物代表;这里的后句隐约寓指杜甫在写此首诗时他所处的位置——大约就是在阆中的南津渡或正处在南楼(华光楼)一带。这后句看似写景的诗,却被刘须溪评价为“语长”而之所长的地方,既是在为后人辨别杜甫写此诗的环境而告诉人们有关诗圣当时的位置,又能为此诗重点内容即最后一句的现出,铺展其必要的文化意境;所以,“语长”。这两句用了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阆中胜事可肠断”,杜甫用“可肠断”的悲情,来叙说他在了解阆中古老“胜事”之后的感受;说明杜甫所得知阆中胜事的心绪、与回忆遭遇“安史之乱”的状况相似。《杜诗镜铨》所引《杜臆》犹云“恼杀人意”来解释杜甫此时此刻的心情,说明了杜甫此时很可能心绪悲怆。结句“阆州城南天下稀”:《杜诗镜铨》结合“阆州城南天下稀”所作的解释,举出了“阆之为郡,有五城十二楼之胜概”的例子。这说明在清代,已有文人(包括在此之前而可能前延于唐代或更早的文化背景)识阆中古地,就是昆仑阆苑、就是阆苑仙境——阆州城南的锦屏山以山载人、人高如山自成仙,其山势、其风水、其神话“三位一体”,成为了杜甫所赞的“天下稀”。最后两句诗,是抒情兼叙事的诗句——这样的表现手法,就更能够易于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在诗句之中。
杜甫在阆中的时间虽然不长,创作的诗篇却不少。这首《阆水歌》专咏阆水之胜,它与《阆山歌》一起成为杜甫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昔周之隆,有任有姒。内刑圣敬,外崇多士。今我淑人,实亮君子。
亹亹翼翼,亦继斯祉。宜尔子孙,福禄盈止。
江城萧索西风起,行逢故人惊梦里。忧深自觉少容颜,食尽惟愁拙生理。
看君白发何由得,白发相逢更悲喜。笔力随年老愈深,诗思逼人鸣不已。
每呼石丈即低头,独宝《兰亭》夸□死。近来英气减前时,酒量仍非向来比。
从渠门第沸如羹,自保情怀澹如水。城南只友高书记,谢官归来接邻里。
交游散落苦无多,世事悠悠竟如此。明朝忍去别江头,枫叶苎花送行李。
楼居插架逾万签,五车四库皆能兼。丹黄一一手勘定,部分鳞次何精严。
就中名集数《丁卯》,椠本最古心所忺。何年一鸱竟羽化,巧偷豪夺生憎嫌。
六丁冥搜苦无计,廿载抱憾归幽潜。读书继绪有令子,手泽每念襟常沾。
驱车偶然适燕市,软红扑面尘纤纤。朝闻邸舍打门急,有客持售初开函。
卫公故物忽惊睹,悲喜交集敬拜瞻。卷端题识认遗墨,左方印记留朱钤。
呵护定蒙鬼神力,点涴未受虫鱼瀸。探囊购赎敢辞罄,百锾索贾宁嫌贪。
楚弓楚得足深慰,摩挲翻玩忘饥馋。羽陵蠹简共什袭,宛委秘册同包缄。
携归陈书告先子,水沈细炷方铜奁。孝思灵爽共感召,丁部重入如新添。
熊熊旦上吐光气,南极果应星文占。抽思骋秘发高咏,妙处神味超酸咸。
同时题赠悉巨手,雕章丽句盈缃缣。惟余经年负宿诺,苦吟屡断霜髭拈。
郢州有知应大笑,笑我细响徒沾沾。不如韬笔且藏拙,静看花影摇风帘。
不有文章惊海岳,焉将盛事傍蓬薇。伍乔逸兴犹邀我,赛杀高阳酩酊归。
披蓁曷知劬,抗策信所诣。疏甸印花明,层皋拥霞丽。
远瞻樵径微,近瞩鹿町翳。岂伊仙府临,复此禅驾税。
法相垂永钦,毫光烛无际。给林戒鼓渊,净宇慈香细。
身将六尘殊,心与七觉契。秋气自萧森,暝色转佳霁。
岩端素练悬,松表朱弦递。盈盈洁鹭翔,袅袅玄蝉曳。
一讴匪自怡,聊用发灵秘。
春来非是爱吟诗,诗是田园引兴时。闻布谷声惊绿野,听提壶语忆青旗。
曾因斗草争心起,每为看花乐意随。景物撩人禁不定,春来非是爱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