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诗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位捣衣女子对出征边塞的丈夫深切思念之情,盼望战争早日结束、丈夫早日归来团聚的急迫心情。全诗五七言杂用,笔法含蓄细腻,意境优美,辞藻华丽。
前四句为第一层, 主要是运用客观描述的方法,来反映妇女们给丈夫缝制衣裳时轻捣布帛的凄凉忧伤情景。
诗一开始,通过交代捣衣的地点、时间、人物,把读者引入一种特有的凄凉境界。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长安城中,时间是砧天的夜晚,人物是美丽的女子,她们正在精美的捣衣石上用木棒轻捣黄色的布帛,使之柔软,准备为离家远戍边塞的丈夫缝制御寒的衣裳。首句的“砧夜长”,一个“长”字写出了女子的无限惆怅,她们的日子是多么难熬,有着度日如年的感受。第二句用了许多修饰词,“佳人”写出了女子的年轻美貌, “锦石”写捣衣石的精美, “流黄”是借代词,指黄色的布帛鲜艳漂亮。男耕女织本是中国劳动家庭的合理分工,砧夜里美貌的女子在精美的捣衣石上轻捣丝帛,这本来是一幅意、境俱美的织妇画, 富有强烈的审美意义,然而长夜难熬,却使这美好的生活带上了凄苦悲凉、孤独寂寞的气氛和色彩。作者运用这种笔法来突出妇女为远戍边塞的丈夫捣衣时所引起的思念之情,音调凄婉,颇有情韵。
接下去的两句 “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写捣衣声:妇女们捣衣的声响有远有近, 次第传来,十分凄凉。如果说前两句是叙写一位美貌女子捣衣时的凄苦和寂寥,用词还比较含蓄的话,那么这两句则推而广之,写众多的妇女都在为丈夫赶制御寒的戍衣,砧季的到来,预兆着天气马上就要变冷了,妇女们一边捣布,一边深切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从这远近传来、次第错落的捣衣声中,不仅可以听到她们的哀怨, 而且可以听到她们的泣诉!也许她们正是用响亮的捣衣声来掩盖自己的悲苦泣诉!这彼起此伏的捣衣声互相响应着,表现出她们对战争的愤怒抗议。
后四句为第二层,主要是抒情,表现妇女们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七夕长河烂, 中砧明月光”,这一联是五言诗句。 银河星系是人们肉眼看见的星座最多、光彩灿烂的星系,所以这里说“长河烂”;中砧节的时候明月满弦, 月光明亮, 古代习俗常常以中砧为家人团圆的日子, 古诗中亦常用中砧明月寄托相思之情。所以这两句诗即是以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和中砧家人团圆的习俗,来反衬出捣衣妇女的独居凄凉及相思之苦。
最后两句“蠮螉塞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寓意更加明确。前面一句蕴含着两层意思: 一层指天气渐渐冷了, 一年又将过去, 寓意着丈夫的戍役遥无期限; 一层是说守戍边地的亲人绝断了音信,死活不得而知,妇女们想念得更加焦虑凄苦。后面一句的意思是说,妇女们在居处的楼上观察天狼星的动向, 盼望着边塞的战争已经停息,侵略者已被击退,丈夫能够早日回家来团圆。
这两层意思之间,密切联系,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十年故国黍离离,一日翩然赋式微。儒服政怜山鸟怪,机心何独海鸥飞。
山中朝露閒观槿,岭曲春风自采薇。苍狗白衣从变化,是今非昔昔谁非。
往者此荒庵,吾侪已来眺。但欣云木妍,一览湖山妙。
楼观俄修饬,棂槛悉光耀。既便陟巡游,益足展谈笑。
博士信好客,先后再承召。风日快今美,岁月忘昔趭。
已逾楝花残,未逮黄梅摽。千林敷盛绿,环堤乱芦藋。
昼阴风气疏,遥青见群峤。烟深出鹭翔,波静响鱼跳。
近槛种荷蕖,翠叶始扬翘。虽未吐含葩,香已袭肌窍。
良取富流览,岂病隘渔钓。地运有盛衰,人事孰先料。
亡国感六朝,登楼凭四徼。帆转清淮长,城倚石头峭。
傥来遽舜禹,运丧奚羿浇。缅思徐中山,大功过卫骠。
以智仅自全,终始明高庙。当世诸文儒,岂特冠遭溺。
事往多可伤,迹存聊一吊。诸君采鸾凰,卑栖比鹪鹩。
久知投闲散,大胜执机要。鄙人谢局束,觕得展吟啸。
所贵鼓缶歌,宁惜举杯釂。旷荡望无垠,徘徊待斜照。
贵馆居金谷,关扃隔藁街。冀君见果顾,郊间光景佳。
白下迢迢,金荃胜侣,停杯念远。相携处、更有吾家未归雁。
浮名自笑轻于絮,傍酒社、词场总倦。讶题残红藕,书来犹问,向时吟卷。
望断。江南岸。梦桃叶莺捎,柳丝鸦散。昔游系缆,潮痕云影频换。
镵诗忆扫僧墙粉,了翠壑、前盟未晚。便结个、小茅斋,斗尔一双斑管。
飞楼何巍哉,突兀峙孤屿。旷望临中川,微雨散洲渚。
空濛凫稍飞,萧瑟潮愈怒。却眺大江流,鲸波一何巨。
蛟龙盘躨跜,日月相吞吐。忆昔文丞相,英风照岩户。
当年起赴义,驱羊搏猛虎。一声白雁来,四镇议终阻。
毡车已北行,二王在何许。流离寄一舟,残军谋保聚。
沧海尽横流,江心作砥柱。五坡一丧师,崖山摧风雨。
柴市致命日,且传临终语。斯人迹已远,初地余祠宇。
梵呗流空山,花药覆平圃。风物随变迁,正气留终古。
拂衣重徘徊,经堂罢斋鼓。
湘岸遗馨。托芳根九畹,尺幅丛生。素枝自摇绿叶,色秀香贞。
只合松筠为友,更吹来、林下风生。何须畏霜雪,馥郁长依,谢傅阶庭。
墨痕凝蕙露,写苔苍藓碧,秋芜春荣。放怀楚客,千古犹寄幽情。
可是西风江上,尚依稀、杜若芳汀。瑶琴乍成曲,鹤唳长空,石濑泠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