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以相互送别为题的绝句颇多,或写景寄情,或直抒心怀,在写作上手法多样,千姿百态。这首《峡口送友》,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客中送客,自难为情,况又“万里”之远,“同为客”呢?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已送客惆怅心情。
首句写眼前景物,点明时间、地点。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去住”形象的描绘,写到“客”、“主”双方。说明该诗词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三句转写“来时”,为下句铺阵,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结,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选材一般,写法却比较别致。可见,作者匠心独用,想象力较为丰富。表达出作者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
该诗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天涯”二字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则比一般的送别更加的悲凄。哀伤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总感觉人在虚里飘。难得结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复杂。
金波暧斜汉,流照屏山。桦烛冷散青烟。珠帘欲上美人去,谁家今夜今年。
当窗乱云雾,恣霓裳狂舞,换谱钧天。乘风汗漫,问琼楼、何似人閒。
多事桂宫仙斧,七宝尚凌虚,装缀婵娟。阑外秋香泣露,移盘清泪,消尽金仙。
广寒殿阙,怕常娥、不许流连。共孤光谁与,不成把盏,北望凄然。
傍沧浪桂树,素心写,小山篇。笑楚制荷衣,吴讴簜节,萍泊何缘。
飞仙。素云拥处,要手?、南斗洒人閒。不用流霞滟引,镜中留得朱颜。
幽禅。一榻煮茶烟。丝鬓几年前。惜冥冥此意,繁忧沈陆,孤梦攀天。
鸥边。后期守定,理双纶、同上五湖船。莫话沧桑事影,湘心一碧潺然。
天王坐明堂,温诏飞赤县。家家鲁儒生,群星会头弁。
坐愁谷驹空,岂直罩鱼擅。子行殊未央,去逐淮云片。
神锋正吹毛,愿看长鲸剸。
叫群孤雁嗷嗷北,拂面清风习习南。谁写诗人循吏墓,巉岩一片表无惭。
仙驭凌云去几年,九流空苦道家言。何人怀古求遗像,岩穴长蒙雨露恩。
芳草青青古渡头,绵春历夏复经秋。
堪嗟世事如流水,便挈琴尊上叶舟。
每愧陋容劳刻划,也须图画取风流。侬家自有麒麟阁,何必长从七贵游。
玉台不减雨花台,惹得游人数往来。绿幄浓阴松与竹,浮云山势暗仍开。
疏钟几杵僧初饭,啼鸟一声月在梅。此景此情谁悟得,豪吟偏喜数人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