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九日寄岑参》,属于寄赠之作,相当于一封诗歌体的书信。这一类诗作,应酬性色彩较浓,内容往往比较空泛。然而,这首寄赠诗却大不相同。杜甫的这首诗寄赠岑参,一方面表达重阳节不能共赏秋菊把酒论诗的遗憾与惋惜,一方面对于天灾给苍生带来的苦难抱有一定的关怀和同情。诗中既有寄赠之作的一般特点,对友人表示怀念和问候,又有涉及当时的社会生活,即因大雨成灾对苍生稼穑表示的关切和忧虑。
这首诗较长,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从开头“出门复入门”,到“难为一相就”,叙述访岑而阻于雨,与岑参的住处曲江虽然不远,但却不能去探访,倍觉思念,表现出了与岑参的深厚友谊。
第二段,从“吁嗟乎苍生”,到“小人困驰骤”,由大雨而联想到这场雨给苍生百姓带来灾害。看起来,这一段似与岑参或杜岑友谊没有直接联系,像是节外生枝。但细想还是有其内在联系的。这倒不仅仅在于都是说大雨,而是他们都是诗人,民间的疾苦是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所以下一段内容,又回到作为诗人的岑参上来。
第三段,从“维南有崇山”到全诗的收尾,归结到岑参的诗歌创作活动。从诗歌本身来说,这里既写出了杜甫与岑参这两大诗人之间的友谊,也表现出杜甫对民间疾苦的关心。然而,过去有的诗论家认为这首诗的内容还不止于此,而是诗中喻指当时的朝政。据考,天宝十三载秋,大雨成灾,宰相杨国忠却取好庄稼来,向玄宗皇帝说:“雨虽多,不害稼也。”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当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无论有无寄托,杜甫对苍生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同情,则是没有疑问的。
佛运兴隆此一机,尊师何负七条衣?讲经春殿人天卫,咒钵夜堂风雨归。
花为散来春冉冉,柳从攀后思依依。幽兰荔子南方物,笼护函封寄莫稀。
汉军李处士,解组买山早。库使一官微,山人八旗少。
心折风雅宗,爵视王公藐。诛茅结轩庐,气直凌三岛。
儒缁相往来,金紫艰谒造。道人上陵归,车骑为纡道。
剪韭烹炰余,挥毫宁草草。人因图益传,事藉诗而表。
畿辅东州偏,岩壑田盘好。当年多隐流,幽栖各奇抱。
耕读嗜静便,终南非捷巧。虽乏经济储,颇挟诗书饱。
肯蹈晋代狂,全叨盛时保。披卷忆旧游,松关梦常绕。
欲吊豸峰青,萝薜烟霞老。惟看野寺僧,败叶石间扫。
平生鉴赏偏,藏弆逾获宝。小记代《说郛》,或助山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