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销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以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此不亦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欤?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怨,然熟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芒芒碣石东,此关自天作。粤惟中山王,经营始开拓。
东支限重门,幽州截垠堮。前海营浩溔,后岭横岝㟧。
紫塞为周垣,苍山为锁钥。缅思开创初,设险制东索。
中叶狃康娱,小有干王略。抚顺矢初穿,广宁旗巳落。
抱头化贞逃,束手廷弼却。骎骎河以西,千里屯毡幕。
关外修八城,指麾烦内阁。杨公筑二翼,东西立罗郭。
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神京既颠陨,国势靡所托。
启关元帅降,歃血名王诺。自此来域中,土崩无斗格。
海燕春乳楼,胡鹰晓飞泊。七庙竟为灰,六州难铸错。
乌石冈头白苧衣,几回醉伴夕阳归。山中兄弟遥相忆,未必天心与我违。
朝为山上云,暮为川上雨。变化在君心,然疑不得语。
今日为牛女,明日为参商。参商不相待,安知秋夜长。
素心一何愚,自谓与众殊。所贱菅与蒯,所贵玉与珠。
白石何累累,流水何潺潺。水流石不转,人情中道还。
大圜杳何极,鳌柱屹不倾。日月光最耀,众星莽纵横。
周天二十八,错粲各有名。荒哉审厥象,晃朗夺目睛。
东垣青龙崛,西圉白虎狞。翾飞鸟隼状,偃伏龟蛇精。
紫宫自然拱,银汉无复声。五行所经纬,甘石知性情。
上界足官府,神人居穆清。韡晔逞幻怪,顤顤振铿轰。
跳踉鬼脚捷,舑舕兽面赪。裳衣互裸袭,角鬣纷披鬇。
岂其太白变,嬉戏类孲婴。或者荧惑动,威怒流欃枪。
照临多芒角,躔次在缩赢。揣摩过人料,綵绘匪世程。
伊谁驾一气,得以导九坑。想像陵倒景,观游抚层城。
虚空何宫宇,苍莽孰节旌。毋宁秉笔际,溘此埃风征。
凡夫本狭见,四顾惟寰瀛。夜叉冰澨呀,罗刹炎徼瞠。
鲛女买绡出,狗夫衔箸争。祇疑列宿质,却混殊方氓。
山神对我博,刻石华山陉。海神靳我画,浪卷沧海鲸。
天神讵可识,万古欺聋盲。星占世有职,画史吾奚评。
松云自古从军路,断肠今夜歌袖。越罽花茵,衙香锦袜,一骑红鸯载酒。
落鸦亭堠。正阮笛悲凉,绿腰翻后。猎猎西风,河声并入指弦骤。
渔阳客子愁绝,旅怀都付与,冷月衰柳。偶发狂言,暗惊丫鬓,可许杜樊川否。
沙场依旧。问小队郊垌,几时还又。醉脱征衫,倩他双素手。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