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咏闲居是重要主题之一,也称为闲适诗。对诗人们来说,所谓闲,不仅仅是没事做或不做事,而是相对出仕忙于公务而言,所以闲居诗往往成了隐居诗的代名词。司马光退居后,不能忘怀于朝廷政治,所以这首《闲居》写闲而实不闲,至少是身闲心不闲,因而格调与传统的闲居诗不同。
诗前两句说自己的老朋友及昔日的同僚们纷纷倒戈,支持新法,与自己断绝来往,家里安静得门可罗雀。第二句用汉翟公典故,讽刺人情冷暖,世风不古,表示自己胸中的不平。下半由此发挥。众叛亲离,他自然郁郁寡欢,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精打采。连仆人也改变了以往惯有的勤俭,乘机偷懒,一场春雨过了,庭前杂草丛生,也没人去管。“僮更懒”三字,道出无限辛酸,大有“运衰奴欺主”的味道。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句句写闲,门庭冷落,无人过访,就少了许多应酬,可以空闲;自己慵懒,无所事事,也是闲。但诗人笔下展示的生活场景不是优游闲散的,而是内外交困的;诗人的心情也不是恬淡安适的,而是抑郁不平的。此诗是浅显中有深致,平淡中有沉郁。这就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一年三百有馀旬,举世栖栖苦迫贫。得享安宁七十岁,已胜衰谢万千人。
好官纵使登三事,荣养何由及二亲。争似山间林下坐,无忧无毁足全身。
怪生来、衣青纡紫,看谁如尔侥幸。怒怀不向沧溟吐,只傍石窝苔径。
喧暮井。似草泽、英雄跃马相争竞。吟馀睡醒。爱蝌蚪文奇,将伊戏学,字比烂冰劲。
黄昏后,休道多言厌听。当年曾荷恩命。五湖蹂躏中原路,望断华林佳境。
叹故国、繁华已付东流尽。凭君莫问。纵往事悠悠,通宵阁阁,不尽为官恨。
颇怪归云懒,为霖合上天。无风时出谷,有月半藏烟。
平碧封山径,余青带水田。世间遥望处,却道此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