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中“数骑”和“敢”字都是经过锻炼的字眼。只用三个字就表现了安禄山叛军的强壮和官军的怯弱。“青是烽烟白人骨”这一句,本来应该说“青是烽烟,白是人骨”。缩成七言句只好省略一个“是”字。《同谷歌》有一句“前飞鴐鹅后鹙鶬”,本来是“前飞鴐鹅,后飞鹙鶬”。省略了一个“飞”字。又《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一句“秦有李斯汉蔡邕”,省略了一个“有”字。这种句法,仅见于七言古诗,五言诗中绝对不可能有。七言律诗中也少见。“青是烽烟白人骨”止是一个描写句,“白人骨”还属于夸张手法。阵亡士兵的尸体暴露在荒奚里,至少要几个月才剩一堆白骨。杜甫此句,只表现“尸横遍奚”的情景。他有一首《释闷》诗,其中有一联道:“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也是写战后的原奚,它和“青是烽烟白人骨”是同一意境的两种写法。
此诗第二联写安禄山部队的强悍,第三联是其后果,所以写官军死亡之惨。而在叙述同一事件的另一首诗《悲陈陶》里,第二联写官军士气怯弱,无战斗力;第三联是其后果,所以写“群胡”的飞扬跋扈。可见杜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描写同一事件的艺术手法。第四联是写被困在长安城内的人民和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陈陶斜一败之后,长安城中的人民在痛哭之馀,还希望官军马上再来反攻。可是在青坂再败之后,人民知道敌我兵力相差甚远,只得放弃“日夜更望官军至”的念头。杜甫在长安城中,听到唐军战败的消息,心中非常焦急。而只好设想托人带信给官军,希望他们好好整顿兵力,待明年再来反攻。这两首诗的结尾句深刻地表现了人民对一再成败的官军的思想感情的合于逻辑的转变。
《杜诗镜铨》引用了邵子湘的评语云:“日夜更望官军至,人情如此;忍待明年莫仓卒,军机如此。此杜之所以为诗史也。”这个评语,反映出邵子湘认为两个结句有矛盾,因此他把《悲陈陶》的结句说是人民的感情如此;把《悲青坂》的结句说是军事形势有这样的需要。他以为这样讲可以解释矛盾。其实是似是而非。要知道,“军机如此”,也同样是长安城中人民听到青坂之败以后的认识和感情。杜甫写的正是人民思想感情的转变,根本不能以为两首诗的结句有矛盾。
日光如镕金,涌上沧海流。一朝复一朝,铸出万古愁。
大炉石破碎,世事安得休。明月只照夜,时时如屈钩。
常娥与玉兔,捣药何所瘳。大患不自治,更被虾蟆偷。
我思天地间,二物最取尤。措置尚若此,细故曷用忧。
著书欲传道,未必如孔丘。当时及后代,见薄彼耽周。
功名信难立,德行徒自脩。劳劳于我生,蒂挂同赘疣。
不如听邻笛,就其举杯瓯。笛不烦教养,酒不烦取求。
从今醉至春,从夏醉至秋。勿禁鸡㹠鱼,间荐鹑雁鸠。
况多南方物,咸腥美咽喉。计较无以过,试共阮籍谋。
灼灼红兰映柁楼。娟娟珠露散汀洲。湘灵鼓瑟夜深游。
万点水萤光不定,一滩凉月皓争流。白银湾上数鸿秋。
小坐秋轩,谢蒲翁、遣赠名园佳物。自启筠笼唤纤手,携置麟堂东壁。
碧水含晶,繁星焕彩,寒映冰盘雪。如珠似玉,果中应是魁杰。
总忆年时咏葡萄,一体新词三发。几对黄花烹紫蟹,久悟世间生灭。
汉阁丹青,商山杖屦,毕竟俱华发。清尊架底,且醉藤萝夜月。
人生如荷露,聚散无常期。矧当争战后,死生不可知。
寇盗起粤管,蚩尤扬天旗。承平二百载,文武争恬嬉。
以此长驱入,天下喧鼓鼙。江汉吼鼋鼍,金陵窟狐狸。
谁敢撄其锋,卵翼我黔黎。天子诏令下,侍郎起南维。
水师驶凫鹢,陆师飞熊罴。旧交入帷幕,经济酬所知。
老筠与腐公,朝夕参军机。军旅我未学,末座聊追随。
忆昔癸丑夏,妖氛逼江西。老筠偕我出,往助岷公威。
贼闻胆已落,一战旋解围。筠车汉水回,我马吉水归。
共知才不逮,誓各隐衡嶷。待郎何慇勤,葑菲不我遗。
更得塔将军,拔之由偏裨。忠勇冠三军,士气随转移。
甲寅六月初,旌旗下湘矶。洞庭倒巨浪,大江燃灵犀。
岩岩半壁山,滔滔富池湄。长江沈铁锁,荆楚复藩篱。
射蛟浔阳江,王师欲东之。胡为江水沸,长鬣鼓鲸鲵。
封姨吐鬼火,坚城顿雄师。物论遂纷纷,尤吹腐公疵。
成败以论人,西施亦可媸。蕲黄何迢迢,锁钥者阿谁。
贼旌复西指,鄂渚填积尸。东道广与饶,浙闽路嵚巇。
贼又捣其虚,多方令我疲。侍郎曰否否,祸者福之基。
丈夫誓许国,艰险复何辞。旌节驻匡庐,楼船修彭蠡。
塔公拟西征,我兵靖东陲。堂堂数路出,不自惜奔驰。
调度虽有方,未免伤睽违。老筠知其故,翻然出书帏。
欲纡侍郎忧,用慰腐公思。我方战信水,不得晤须眉。
斯人既未死,世事尚可为。嗟哉贼势猖,六年已于兹。
长江几千里,嗷嗷鸿雁飞。吴人或越奔,南人复北栖。
父子不相见,妻孥长别离。何时清寰宇,大旱慰云霓。
普天儿女子,共作会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