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谷行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全天下各地区千万座城池,没有一座没有甲胄兵器!
怎么样才能把甲胄兵器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种呢?
如果能这样,耕牛尽其用,蚕桑业有成;
就再也不需要让战士们洒泪滂沱,那时全社会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人们一边走,一边唱歌,是多么好啊!
注释
郡国:郡和国的并称。汉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南北朝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隋始废国存郡。后铸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向:差不多的意思。
甲兵: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
农器:农用器具。《韩诗外传》卷九:“铸库兵以为农器。”
尽:一作“得”。一本“耕”下有“田”字。
烈士:指战士。滂沱:雨大貌,这里形容落泪。
男谷女丝:即男耕女织,以名词作动词,是杜甫用字变化处。行复歌:一边走,一边唱。行复:且又。

赏析

  杜甫晚年创作的这首《蚕谷行》诗汇聚了他一生许多高尚品格,这首诗可以说是杜甫一千四百多首诗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瑰宝。

  此诗开头四句:“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十多年的战争,使得铸作生产工具的铁都感到缺乏必须用武器来改造了。全国战乱不息,农田荒芜。诗人呼吁把甲胄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作,百姓安居乐业。国外有《把剑铸成犁》的现代雕塑。大诗人杜甫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经用诗的形式把这种反战思想艺术地体现出来了。铜铁应当做成犁、锄,服务于和平生活,现在却做了杀人的武器、防身的铠甲。对这种反常现象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一经诗人点出:甲胄应铸作农具。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物非所用!盔甲回炉铸而为犁、锄,使天下寸土皆得牛耕,才是物尽其用的人间正道。诗人没有直接痛斥战争,却用铠甲再造为犁锄的形象语言强化了反战思想

  “牛尽耕,蚕铸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这是杜甫的理想主义。这是杜甫勾画的理想时代、理想社会劳动大众的理想生活。这首诗所显示的思想、识见,即是对陶渊明《桃花源记》耕作社会理想观念的巨大超越,同时铸是对他自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给予受体者的舍己奉献天下士子观念的超越。杜甫在这首诗中,直接给出了一个万城无甲兵的和平构想,是一幅打着杜甫深刻印痕的理想国及和谐社会诗意安居的画图。

  此诗虽短,却是杜甫五十多年生活历练由无数血泪与伤痛凝成的最后总结,它是一颗照亮历史时空的一颗诗的钻石,是杜甫和杜诗一切闪光理念的凝缩。因此,可以说《蚕谷行》一诗标志着杜甫卓苦艰辛的圣化之路的终结,标志着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的文学和文化意义的总括。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至大历四年(769年)之间,确切年代难定,诸家说法不一。这时安史之乱基本上已扑灭,故杜甫希望战争早日停止,让战士都能解甲归田,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放朝还不报,半路蹋泥归。雨惯曾无节,雷频自失威。
见墙生菌遍,忧麦作蛾飞。岁晚偏萧索,谁当救晋饥。
鉴湖清澈秦望高,涵虚逗碧供吟毫。
当日醉眼倚空阔,三江七泽才容舠。
誉自馨香道自怡,相思岭上却无机。荒渠叶覆深霞在,
片石人吟一鸟飞。何处风砧传古曲,谁家冢树挂斜晖。
因思往事真堪笑,鹤背渔竿未是归。
题遍寒岩古佛庐,唐人诗句晋人书。
山灵亦恨无清福,消得君侯此卜居。

一夜抽轻盖,平明映曲池。水凉鱼未觉,烟净鸟先窥。

露重心犹卷,风多柄尚危。东林应结社,祇待素华披。

中酒空斋醉不眠,萧萧鸣雨暮春天。自怜叶叶芭蕉里,拟是吴山半夜船。

此会明年未有期,便将轻别作长离。多情莫学千金水,才满空江又落时。

绿珠歌篴截秋云,月皎霜高乍破唇。吹动客肠幽怨事,却凭风寄桂堂人。

碧梧千尺覆檐楹,宿凤何年被美名。燕雀不栖如有畏,烟云常近岂无情。

林间日月于兹永,物外尘埃岂复生。危坐忽惊年籥晚,漫吟嘉瑞乐升平。

剧邑虚官偶承乏,字民何术慰林林。文翁化被虽无事,巫马才悭惧不任。

樽俎弗踰宗祝计,牛羊自守乘田心。愿归山邑逃瘝旷,养拙寒儒荷赐深。

坐对黄花举一殇,醒时还忆醉时狂。
丹砂岂是千年药,白日难消两鬓霜。
身后碑铭徒自好,眼前傀儡任他忙。
追思浮生真成梦,到底终须有散场。
脂雨东流,觉春去、绿阴如幄。尝记得、桃花碧径,自怜幽独。日暮碧云空冉冉,摘花小袖犹依竹。望江南、草色欲连天,人江北。
谁共翦,西窗烛。谁共度,西园曲。甚采香情懒,楚骚谁续。海远休寻双燕信,夜长争忍孤鸾宿。夹缃签、曾有旧题诗,镫前读。
略彴横溪曲。映带短莎修竹。傍岸谁家屋。爱水护遥碧,林拥深绿。呼布谷。东里西邻才一簇。
社鼓初鸣春酒熟。长衫方帽,翁醉扶黄犊。断霞倦鹊,未晚先争宿。门外月明山六六。

我羡山居万虑宽,满腔心事总皆安。朋来有兴同攀岭,花发多情独倚阑。

漏尽五更闻鹊噪,村深四月尚春寒。檐前列翠峰千尺,乔木萧森竹几竿。

沧海浩无极,空濛混太清。寒潮初拍岸,凉月已生明。

烟雾虚尘界,星河动玉京。三山真可接,知有列仙行。

山绕湖堂寺绕山,平生愿向此中闲。青云白水相浮荡,野客高僧独往还。

少年自嫌轩冕累,因循将恐鬓须斑。南漪最是逍遥地,且挹清波濯愧颜。

回首廿年前,赤子未泣隅。此时乃何时,埃霾翳前途。

饿累扶出疆,是为谁所驱。北燕南适楚,触目悲有馀。

玉食策肥驷,俯仰惭诸居。

风尘久客心如醉,江海游人鬓已疏。薄宦苦无閒日月,清时长为惜居诸。

须从壮齿勤修业,莫以贫囊废读书。眷彼连枝松与柏,凌霄耐岁荫吾庐。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曷(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 、耰、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