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跻匪巉峭,佳胜兹岩具。偶偕良朋来,不负探奇趣。
秋迟冥鸿归,云向潜虬护。朗月升高天,深林曷知暮。
五湖浩无际,千峰俨欲赴。渐辨涧底星,遽失峦间雾。
波流缟练长,光动金银互。缥缈生虚无,楼台已改故。
恍观大海潮,雪浪排空骛。何必三神山,仙人始回顾。
遗世鲜与徒,孤踪应有遇。旷哉古今心,莫以荣名误。
光风霁月不可见,奔轶谁能继绝尘。看取芙渠菂中薏,一番花发一图新。
万壑千岩拥翠螺,人家处处掩松萝。溪头静坐者谁子,赋就新诗拟《伐柯》。
传闻中宿峡,放棹客能来。古木丛阴合,悬泉疋练开。
鸟啼非择树,鱼跃欲衔苔。霞薄归猿洞,天清钓鲤台。
风将列禦至,云拥禺阳回。僧上孤亭迥,虹飞万壑豗。
灵峰标汉外,福地枕林隈。洞竹声为律,山花郁映杯。
芝童频捧药,羽客共扳梅。随意从初地,禅栖未拟回。
枫林叶落冷吴江,倔强黄花气不降。战捷西风三百阵,迩来消息在南窗。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