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高钱迟孔昭不至诗以速之

屡约湖曲游,良辰辄蹉跎。及今风雨夕,一苇凌寒波。

遥遥度墟里,靡靡转坡陀。暂息泉上楼,倚阑频啸歌。

此时知心友,愆期在山阿。俦侣傒之久,不至复如何。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猜你喜欢

平生嗜读书,每效锥刺股。晚窥羲文心,射石遂饮羽。

子云方草玄,白凤梦中吐。区区不自量,造化欲笔补。

当其得意时,如渴味湩乳。谁为摩天手,愿借修月斧。

故人适我愿,邂逅遇南土。试将一隅授,笑喜屡作舞。

嗟予值时危,孱懦愧不武。援世多掣肘,放足已折拇。

片云空往来,岂解作霖雨。逝将归碧山,不复打这鼓。

一气中夜存,天光发灵府。参同有真契,神鼎转龙虎。

丹成赫朝霞,魔事敢余侮。世间成坏法,张弛犹弓弩。

乾坤如许大,方以一枰赌。肉食谋自深,苋腹何足取。

既非公家用,且作猿鹤主。相期岩穴中,蓻此方寸圃。

我家既远兮苕水为乡,中有羁凤兮飞颉颃。
朱为冠兮黼为裳,五色炳兮耀文章。
音律吕兮韵宫商,竹不实兮枵则僵。
翳蒹葭兮饫稻粱,虞舜作乐夔在堂。
集阿阁兮丽朝阳,胡为去我兮天一方。
友凫雁兮侣鶖鶬,吁嗟凤兮其来翔。
池塘暖碧浸晴晖,濛濛柳絮轻飞。红蕊凋来,醉梦还稀¤
春云空有雁归,珠帘垂。东风寂寞,恨郎抛掷,泪湿罗衣。
既聚伏波米,还数魏舒筹。
应笑苏夫子,侥幸得湖州。
朝廷特念远民深,画省分官出桂林。
油幕乍开依汉节,卉衣时到贡蛮金。
四时花发山多暖,半日岚开市尚阴。
虞帝祠前黄竹里,相思莫听鹧鸪吟。

新柳新柳,掩映溪头渡口。长条未绊游人,正是江南早春。

春早春早,风雨独行古道。

雨日雨湖游,湖色正宜秋。乍游觉湖如有素,稍深忘倦遂悠悠。

四顾青松锁幽麓,一望糜芜涌浅流。细鱼穿荷忽窥客,深藏花下让游舟。

花动香从清涧出,舟行人向碧峰投。碧峰无数名难识,况逢雨过云林织。

萧萧霜叶结朝烟,细细飞萝连暝色。青莎白石共离披,水山到处透幽奇。

始知造物多灵秘,耳目未经尽所私。一勺中含波万顷,九江七泽此间滋。

试问西子湖谁似,千年歌舞空为尔。楼台近远驾烟霞,花柳春秋乱绿紫。

游人分雅俗,明月愁华烛。遂使水山情,难穷士女欲。

何如此地一流涡,无限潇湘远意多。奔溪走壑相回薄,菰蘋掩映自婆娑。

或谓依人中央水,或疑硕人考槃阿。今日遨游随所见,领略其情未穷变。

岂将位置淩西湖,人生会意当前恋。漫将彼此费平章,满座踟蹰各有羡。

彼浓新饰艳朱颜,此淡蛾眉呈素面。身居楚水越溪驰,譬诸有美尽堪思。

主人闻言进客卮,回棹中流动歌吹。清商一曲入秋辞,白云片片拂风漪。

淑气回南纪,文星傍省堂。犹县沧海月,留照紫薇郎。

学道防衰晚,愁时应帝王。思君直咫尺,一夕鬓毛苍。

萍实浮楚江,楚人乃见疑。不逢鲁中叟,谁羡耀日姿。

秋风满淮甸,萦蔓络紫丝。邵圃失颜色,翠华射玻瓈。

当筵鼓金刀,破此倾酒卮。玉露滴苍佩,月冰散红犀。

寄言作歌人,勿咏黄台诗。

风云俱惨惨。
原野共茫茫。
雪花开六出。
冰珠映九光。
还如驱玉马。
暂似猎银獐。
阵云全不映。
寒山无物香。
薛君一狐白。
唐侯调骕骦。
寒关日欲暮。
披雪渡河梁。
谢病始告归,依然入桑梓。家人皆伫立,相候衡门里。
畴类皆长年,成人旧童子。上堂家庆毕,愿与亲姻迩。
论旧或馀悲,思存且相喜。田园转芜没,但有寒泉水。
衰柳日萧条,秋光清邑里。入门乍如客,休骑非便止。
中饮顾王程,离忧从此始。
两妹日长成,双鬟将及人。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
念昔别时小,未知疏与亲。今来识离恨,掩泪方殷勤。
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同居虽渐惯,见人犹默默。
宛作越人言,殊乡甘水食。别此最为难,泪尽有馀忆。

送子故山去,苏门寻啸台。遗音想鸾鹤,古屋扫莓苔。

砌下百泉沸,窗中千嶂开。飘然欲一往,惆怅离筵杯。

断碑唐日寺,遗像晋时僧。

一病凄然愁到骨,满园秋色萧条。枝枝败叶带烟飘。

虫声吟转苦,为甚不辞劳。

随意起来随意睡,西风削处如刀。梦魂飞过段家桥。

茫茫云共水,西子或相招。

新晴无几时,东风又作雨。清明节已过,春色在何许。

摇绿竹相戛,湿红花欲吐。胡蝶弱还飞,流莺涩亦语。

造化暗推移,峭寒曾莫阻。不息即天机,吾悟养生主。

洲沙宛在水中央,荻屋蓬窗似野航。
不战弃城谁执咎,偷生避地子保伤。
卖力已化诸山寨,沽酒从开万户坊。
如此抚摩能几日,流民端复耕桑名。

欲访唐贤迹,城西万绿曛。四围山抱郭,一带树沾云。

台影自终古,琴声久不闻。青条何处是,惆怅次山坟。

  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

  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

  修行虽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亲旧留连,又不遇恶风水,老母用术者言,果以此行为幸。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茶荈,皆可饮食,益相喜贺。昨日因参转运,作庭趋,始觉身是县令矣,其余皆如昔时。

  师鲁简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当与高书时,盖已知其非君子,发于极愤而切责之,非以朋友待之也,其所为何足惊骇?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师鲁又云非忘亲,此又非也。得罪虽死,不为忘亲,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间老婢,亦相惊怪,交口议之。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但问所言当否而已。又有深相赏叹者,此亦是不惯见事人也。可嗟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往时砧斧鼎镬,皆是烹斩人之物,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有义君子在傍,见有就死,知其当然,亦不甚叹赏也。史册所以书之者,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幸今世用刑至仁慈,无此物,使有而一人就之,不知作何等怪骇也。然吾辈亦自当绝口,不可及前事也。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此事不须言,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要知修处之如何,故略道也。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夷陵有一路,只数日可至郢,白头奴足以往来。秋寒矣,千万保重。不宣。修顿首。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


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崇宁二年正月己丑,梦东坡先生于寒溪、西山之间,予诵寄元明“觞”字韵诗数篇,东坡笑曰:“公诗更进于曩时。”因和予一篇,语意清奇,予击节赏叹,东坡亦自喜。于九曲岭道中连诵数过,遂得之。


天教兄弟各异方,不使新年对举觞。

作云作雨手翻覆,得马失马心清凉。

何处胡椒八百斛,谁家金钗十二行。

一邱一壑可曳尾,三沐三舋取刳肠。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