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三年冬,胡骑方南驱。王师一败绩,列戍如惊乌。
贼将招叛亡,操戈横道隅。坐令江乡地,化作盗贼区。
平生金兰友,之子真吾徒。避地出三物,夷险两不渝。
岂谓仓惶间,遂有生死殊。始时群盗来,未识安所趋。
但闻戛金革,门外争喧呼。扪萝得微径,密雪方纷敷。
子时索我急,出门冲贼涂。迟子久不至,得报日已晡。
夫妇俱见执,担簦入军俘。累累五儿女,饮泣声呱呱。
小雏从物故,踉跄走大雏。长女留军中,继释二小姝。
藉草已信宿,脱死许可图。贼意欲解缚,小试聊踌躇。
时方羽书至,招谕陈嘉谟。渠奸立授辞,抗论苦未俞。
命子使草檄,操笔徒嗟吁。谓言不事贼,高目扪髯须。
丈夫贱苟活,请就斧钺诛。袒裼蒙殊死,肥白惊瓠壶。
其妻始就擒,抱子俱沉濡。牵挽负残息,冻凌生罗襦。
时方燎湿薪,四座围诸孤。可怜玉雪姿,不受蛇豕污。
须臾有健卒,提刀血模糊。声言杀藁砧,忧愤搅郁纡。
抚掌发浩叹,陨越不复苏。夫义妇亦烈,此事知久无。
自古肉食者,未必非奸谀。生无骨鲠资,含死馀金珠。
石麟高嵯峨,丰碑树龟趺。生无征战功,祁连巧规摹。
谁知草棘中,高义属竖儒。蔡琰既两聘,生子留单于。
晚岁遭阿暪,爱惜存微躯。蔚宗作佳传,浪与烈女俱。
世无采诗官,盛事恐湮芜。子死不足惜,会当逢董狐。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鸾鸟栖开明,玕琪映毛羽。西日不匿晖,永夕炫金缕。
深心非世知,有时戴戈舞。览德无良期,裴回生愤怒。
慈俭以全身,高深定何补。
写我金庭馆,解驾三秀畿。夜芝披华峰,咀嚼充长饥。
高唱无逍遥,冬兴有待歌。空同酬灵音,无待将如何。
独向空山学采薇,青泉白石共忘机。晚风偏飐离人鬓,朝露还侵久客衣。
岩下云飞天外没,雨前帆影望中迷。多君爱我情何厚,屡遣新诗寄落晖。
卦山交山阳,孤峰独崔嵬。下眺一气中,棱棱露岩崖。
森如六爻列,错若诸卦排。我来正雪霁,寒空无纤埃。
群峰皎练明,万柏攒一苔。远见介山巅,干霄白皑皑。
近瞩交城城,微茫辨楼台。文峪下西溪,汾川自东来。
连山走黄河,屏扆却抱回。谁言万家县,形势亦壮哉!
守险在良牧,济世须雄才。利铁锢穷岩,健马嘶风哀。
刘渊亦何人,石匣为之开。苍天不可问,浩歌舒远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