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杖锡何来此”发问开始,但又故意不作回答。这是因为政治斗争竟然连累到了出家人,杜甫痛心疾首之余,不愿再回顾往事。二、三、四句接着写秋风、院菊、池莲,都是赞公禅房所见。这些描写不仅借物写人,侧面写出赞公作为释门隐者清静淡泊的生活与性格,还运用“飒然"、“雨荒”、“霜倒”等词语,象征着赞公平白受屈被贬的不幸遭遇。
五、六两句从“放逐”起首,推崇赞公不为放逐移节的情操。“放逐宁违性”说赞公被放逐到深山老林,而那里恰好是赞公喜爱的地方。“虚空不离禅”说宠辱无非虚空,等荣辱,齐贵贱,正是禅门的宗旨。在安慰、赞扬赞公的过程中包含着对眨谪、放逐的蔑视。
最后两句写夜,点明题目中的“宿”字。二人本来交情很好,后来同案遭贬,如今又在边地相逢,自是非常难得。“陇月”句,不仅是写景,更重要的是以月圆象征两位老友的团圆。
这篇诗作的前三联极富禅趣。在凡胎俗人眼中,身遭贬谪,处境凄凉,当会黯然神伤。然而对禅家佛人来说,一切万法,一切烦恼,都是主观的,因此都是空幻不实的,通过勤修苦练参禅悟道,体悟了这种万物皆空的微妙智慧,即可开悟解脱,最终达到没有执著、没有牵挂、没有悲欢,坦荡磊落、广大自在的心境。诗篇中僧人赞公不以自身的遭贬境遇的凄凉而悲伤,对事态变迁来之不拒,处之淡然,可谓了悟了禅定般若之境,体悟了万物皆空的智慧。
我不忘大德,尔毋思小怨。自尔入家门,饮食须相劝。
始度台关时,我情弥婉娈。我乡日已近,汝乡日已远。
好言相安慰,不久还沙苑。当奉白头姑,共隐华山巘。
居贫愁懑多,婢仆时骄蹇。恭敬岂无违,所恃卿良善。
纤手所循环,女图日不卷。新颂伯鸾妻,德音聊自遣。
箧中馀绣袷,颜色红无损。自今不敢视,一任浮埃满。
良夜寂。无端送幽信,做成萧瑟。不是哀弦,亦非脆管,凄凉无匹。
倾耳纱窗未已,短篱边、添个寒蟀。等闲觅。此声何处,似南仍北。
我本悲秋词客。怎禁他、啾啾唧唧。冷梦催醒,微吟凄断,愁来无迹。
水咽云寒,只一夜、能使愁人头白。红闺夕。休更琼楼吹笛。
云南老人老无力,藜杖支腰陇头立。道逢蜀客话平生,时复仰天长太息。
自言贯属泸水湄,泸水边徼滨獠夷。夷人之性类蛇豕,频肆毒螫为疮痍。
十五年前多寇盗,一境骚然不相保。民禾收刈虏人家,戎马偷衔汝江草。
近来风俗都变移,卷却旌旂张酒旂。牛羊村落晚晴处,烟火楼台日暮时。
两眼昏花两鬓雪,喜见升平好时节。茅屋横吹一笛风,野店携归半瓶月。
问翁致此何因缘,道是江阳太守贤。鼓琴弦歌不生事,十年静治安吾边。
郑国国侨去已久,谁信人间准前有。异日刊为德政碑,请问云南陇头叟。
久向连山宰,清风迥出尘。舞干苗可格,振铎欲还淳。
夙契神交远,今来道味亲。寻僧閒半日,留客话清晨。
野果聊将供,茶经欠讨论。疏慵难恕己,豁略在当人。
归咏贻新句,开缄拜下陈。思君似明月,冰影接霜筠。
花柳村村社鼓喧,花含宿雨柳含烟。野夫何处堪行乐,不是花边即柳边。
策马秦川道,春光欲半时。暖风迎旆发,甘雨向车随。
宦业唐师度,才名汉不疑。烦君寻旧迹,一慰故人私。
旭日扬旗到国门,三韩风物未堪论。哀涛咽石知鸣恨,大字摩崖愧纪恩。
梦里山河馀想断,画中城郭旧痕存。烟波浩渺秋风冷,何处重招故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