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鹭

朱鹭何从止,去啄金堤饮玉水。朝随赤雁暮碧鸡,荡漾惊波不得栖。

有时挟子上林去,网丝纷纷复难避。不如敛翅江海湄,远却幽并游侠儿。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猜你喜欢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条峰五老势相连,此鹿来从若个边。
别有野麋人不见,一生长饮白云泉。
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经年万帐拥貔貅,何事今才破竹收。也是灾民应暴骨,从来上客在焦头。

勒铭鹿耳红毛屿,洗甲鲲身碧澥流。太息熊津老都督,胡为不自取封侯。

阿翁九十苦钟情,倚杖那堪送汝行。壁水去游天子学,春风须听上林莺。

壮途初发去山轫,雅志无忘万里程。三百年来忠孝在,慎言无溃旧家声。

孤月高高照朔荒,戍楼吹笛满天霜。三秋杨柳飘零尽,此夜征夫总断肠。

银鸭香销,湘篝兽冷,夜长生倦。寒梅未放,勒住春痕一线。

听惊沙、飞鸣阵阵,飒然似入关山怨。想参斿半落,明河斜挂,霜风如剪。

思远。情何限。纵文鸳交扣,绣衾争恋。迢迢玉漏,海水注来难满。

还愁他、旅梦乍回,屈曲铜铺门静掩。更谁团雪作猧儿,映小窗人面。

把书移枕近床棱,叹息观涛病未能。怯暑心情犹喘月,背时风调独怀冰。

无劳天女持花散,有愧高人选药称。肯过小楼言笑否,不嫌同上第三层。

忆见红茵起袜尘,十年相遇浙河津。慇勤怪我凋双鬓,不似花枝却耐春。

才郎远送秋江岸,斟别酒唱阳关,临歧无语空长叹。酒已阑,曲未残,人初散。
月缺花残,枕剩衾寒。脸消香,眉蹙黛,髻松鬟。心长怀去后,信不寄平安。拆鸾凤,分莺燕,杳鱼雁。对遥山,倚阑干,当时无计锁雕鞍。去后思量悔应晚,别时容易见时难。

槿花蓬门处处同,行人桥外各西东。荒原斜日牛羊下,一路西风蒴藋红。

匹马追亡古道傍,便知韩信世无双。筑坛不用萧侯语,垓下焉能灭楚王。

凉风袅袅晚秋天,潮落双门缆客船。九陌黄尘蓬鬓底,一篱香露菊花边。

故乡鲈鲙牵归思,近砌蛩声搅夜眠。不道分携成远别,几时林下细谈禅。

柏台深处识风姿,南国春残送我时。幕府日长松影瘦,琴书窗小竹香迟。

山杯持酒分椰子,石密和浆摘荔支。从此朱厓明月夜,飞云频与寄相思。

万红千紫画乾坤,绿染江南江北村。
文鸟双飞鱼作队,好花生子竹添孙。

龙媒要是龙眠笔,意在能空冀北群。老我惟知赏神骏,何时变化上青云。

浮萍骨肉各天涯,小县孤舟共渚花。久别故园浑似梦,偶逢官舍恍疑家。

婴儿几月牙差长,弟妹三年发并髽。何日尘缨同接去,竹林泉石卧烟霞。

大村三伯辈,同此就天诛。
锐欲取禾耳,那知暴骨乎。
云疑鹅鹳阵,风想虎狼都。
掩骼行春令,毋令长媚狐。

生来如掌珠,死去委泥土。想是再来人,尔去归何处。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