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惊飙四起,木叶萧骚,谱出清商。碧月愁无语,任鸣机轧轧,篝火星凉。
众雏此时眠也,怎奈夜更长。怕计算来朝,尘封甑冷,没个商量。
彷徨。孰怜我,但醒枕低褢,啼碎寒螀。幸有兰闺伴,向天涯传讯,差慰离肠。
旧事不堪重省,赢得满头霜。只独立空庭,伶俜顾影神黯伤。
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陵风榭,回望川之阴。
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
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
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公讳愈,字退之,昌黎人。生三岁,父殁,养于兄会舍。及长读书,能记他生之所习,年二十五,上进士第。
元和十二年秋,以兵老久屯,贼未灭,上命裴丞相为淮西节度使,以招讨之。丞相请公以行,为行军司马,从丞相居于郾城。公知蔡州精卒悉聚界上,以拒官军,守城者率老弱,且不过千人,亟白丞相,请以兵三千人间道以入,必擒吴元济。丞相未及行,而李愬自唐州文城垒提其卒以夜入蔡州,果得元济。蔡州既平,布衣柏耆以计谒公,公与语,奇之。遂白丞相曰:“淮西灭,王承宗胆破,可不劳用众,宜使辩士奉相公书,明祸福以招之,彼必服。”丞相然之。公令柏耆口占为丞相书,明祸福,使柏耆袖之以至镇州。承宗果大恐,上表请割德、棣二州以献。丞相归京师,公迁刑部侍郎。
岁馀,佛骨自凤翔至,传京师诸寺,时百姓有烧指与顶以祈福者。公奏疏言:“自伏羲至周文、武时,皆未有佛,而年多至百岁,有过之者。自佛法入中国,帝王事之,寿不能长。梁武帝事之最谨,而国大乱。请烧弃佛骨。”疏入,贬潮州刺史。移袁州刺史,百姓以男女为人隶者,公皆计佣以偿其直而出归之。入迁国子祭酒。有直讲能说《礼》而陋于容,学官多豪族子,摈之不得共食。公命吏曰:“召直讲来,与祭酒共食。”学官由此不敢贱直讲。奏儒生为学官,日使会讲。生徒奔走听闻,皆相喜曰:“韩公来为祭酒,国子监不寂寞矣。”
公气厚性通,论议多大体;与人交,始终不易。凡嫁内外及交友之女无主者十人。幼养于嫂郑氏,及嫂殁,为之服期以报之。深于文章,每以为自扬雄之后,作者不出,其所为文未尝效前人之言,而固与之并。自贞元末,以至于兹,后进之士,其有志于古文者,莫不视公以为法。
梦初阁。残卷馀醒尚著。纱窗外,晴报远钟,曙色纱纱透帘幕。
醒来夜情恶。更听胶胶声作。中心惊,颠倒著衣,却被苍蝇弄听错。
长鸣意谁托。甚风雨凄凄,都未忘却。宁同宛转调弦索。
惊茅店羁旅,金闺朝士,一例繁雄并冷落。底更促梳掠。
寂寞。岂漂泊。搅无睡残更,翻依鸣柝。同声唱晓天涯各。
怅问寝犹隔,栉笄如昨。干卿何事,向耳畔,触悲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