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方如左右手,且於穷僻置闲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远处嵩山隐隐约约,山峦重叠的峰顶上覆盖着白皑皑的积雪,那茫茫的一片是伊水,水天相连,浑然一色。

近处水滨百顷平整的田地,矗矗楼台、潺潺清泉镶嵌其间,小溪两旁,柳枝低垂,轻拂水面。

国之大厦正须柱石般的重臣支撑,人若想渡过大河到达彼岸,必须凭借高大的楼船。

潞公像萧相国一样曾是国君的左右臂膀,如今却被排斥于朝廷之外,在荒僻的村野造屋买田。

注释

君贶(kuàng):王拱辰(1012-1085年),旧名拱寿,宋仁宗赐今名,开封咸平(今河南通许)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历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三司使等。司马光与之有交谊,多寄赠唱和之作。潞公:文彦博封潞国公。东庄:文彦博洛阳居第。《蒙斋笔谈》:“文潞公居第不甚宏大,晚得其旁隙地数亩为园,号‘东田’。”

嵩(sōng)峰:中岳嵩山,五岳之一,在河南登封县北。

叠:一作“迭”。

伊:伊河、伊川,水名,出河南卢氏县东南,东北流经嵩县、伊川、洛阳,至偃师,入洛河。

浦(pǔ):水滨。

平皋(gāo):水边平地。皋,水岸。

别馆:别墅。

柱石:比喻担当重任的人。

丕(pī)构:犹言大厦。丕,大。

楼航:有叠层的大船。

济:渡。

巨川:大河。

“萧相”句:以萧何比喻文彦博。沛人萧何(?-前193年)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为第一功臣,汉律令典制,多其制定。左右手,比喻得力的助手,《史记·淮阴侯传》:“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穷僻:贫困不遇之地。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前半写景,后半抒情。作者从大处落墨,把潞公的居第放在嵩山千重雪、伊浦一片天的壮阔背景中来写,由远及近,描绘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宁静庄园,令人神思超越尘俗。后半篇却笔锋突转,撇开隐居生活的进一步刻画而侃然阐发议论,说国之大厦须柱石支撑,文、富等人正是国之栋梁,作者又以渡河为喻,说明他们经邦济世的宏图必得倚仗君王方能实现。但可悲可叹的现实却是:潞公虽曾像萧何一样为君王的左右手,如今却被投闲置散,只能满足于庄园的宴游之乐,此中对神宗深含讽喻。诗中亦借他人酒杯浇自家块垒,表达了司马光被迫闲居的幽愤心情。

  前四句写潞国公庄园的景色。作者采用中国画以写意为主的泼墨笔法,粗线勾勒出了一幅“山沓水匝、树杂云合,”(《文心雕龙·物色》中语)的山水画图。那淡淡的远景是嵩山,山峦重叠的峰顶上覆盖着白皑皑的积雪;那茫茫的一片是伊水,水天相连,浑然一色。画面近处,浓墨点染的是大片平整的土地,矗矗楼台、潺潺清泉镶嵌其间;小溪两旁,柳枝低垂,轻拂水面。远近相宜,虚实相生,浓淡相间,一幅简远恬静的庄园山水图历历在目。置身其间,使人流连忘返。

  然而出乎人意料之外,五六句作者笔锋突兀陡转。“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两句,耸然挺拔,别开一境,将前四句闲淡平和的气氛拓宕开去,而转以“正肃之气”代之。面对如画的风景,作者却无心观赏,反而勾起了他满腹愁绪、无限心事。那高峭入云的嵩山,如同撑起了苍穹一角;国家这座大厦,也正是需要如嵩山这样刚直有力的柱石来撑扶。那茫茫一色的伊水,深广莫测,人若想到达彼岸,小船独舟是不行的,需凭借楼船才能征服它。这两句承接首联,隐喻国家的治理须依靠大臣之力,而辅弼大臣又须仰仗皇帝的威势才能使自己的政治主张、治国纲领得以实现。此联从前四句淡远的景致中振起,气魄很大,气势很盛,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符合司马光的大臣身份。

  正当作者雄心勃勃策划“扶丕构”、“济巨川”之时,历史的阴云却又飘至他的心头。他抚今追昔,又生感慨,笔势又陡然下跌:“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当年的名相萧何辅佐汉高祖,曾被视为左右手,殊荣加身,然而终遭猜忌,有人劝他“多买田地,贱贯贷以自污。”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且”字点出了昔日的萧何、后来的潞国公并包括作者本人在内,买田建馆,投闲置散,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迫于形势,不得不以此自娱消遣。作者把潞国公比作萧何,实际上也是自况,既含蓄地赞扬了潞国公(也包括他自己)的辅君治国才干,又隐隐讽喻了宋神宗如当年猜忌功臣的汉高祖,在“国须柱石”之际,却将得力大臣排斥于朝廷之外。

  全诗波澜起伏,感情抑扬有致。前四句写眼前景,笔起云烟,历历如绘,平和匀称。眼前景勾起心底情。五六句触景生情,骤然振起,气势轩昂,情感冲动。结尾又陡然抹倒,历史如彼,现实如此,不尽之意,尽在言外。这并不是出于作者的有意做作,而是由生活的矛盾所决定的。闲散的生活和宏伟的抱负、平静的风景和强烈的感情构成了生活中的巨大矛盾,作者把这个矛盾写出来,就形成了诗中起伏的波澜和抑扬的章法。

创作背景

因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同,作者自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1085年(元丰八年),退居洛阳。1082年(元丰五年),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潞国公)、富弼(韩国公)等人也因反对新法到洛阳定居。他们组成了一个在野集团,名之“耆英会”,常在一起聚首,置酒相娱。君贶,即宣徽使王拱辰,为耆英会成员之一。此诗作于作者与诸位耆老在文彦博庄园宴乐之时。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猜你喜欢
睡起朦腾小篆香。素纨轻度玉肌凉。竹深荷净少炎光。
雨过乱蝉嘶古柳,日斜双鹭立闲塘。更将心事自商量。
一醉年年今夜月,酒船聊更同浮。恨无羯鼓打梁州。遗声犹好在,风景一时留。
老去狂歌君勿笑,已拚双鬓成秋。会须击节溯中流。一声云外笛,惊看水明楼。
世传梁州,西凉府初进此曲,会明皇游月宫还,记霓裳之声适相近,因作霓裳羽衣曲,以梁州名之。是夕,约诸君明夜泛舟,故有梁州、中流之句。

神武门高早挂冠,首嗟荣路久淹蟠。诗辞故故推灵运,禅语时时对道安。

书字不誇云五朵,卧閒偏怯日三竿。遐龄清德全真乐,谁识荣期善自宽。

下视红尘意眇然,翠栏十二出云颠。纵眸愈觉心宽大,碧落无垠绕地圆。

峡壁仙掌立,细路纹在掌。久别莲花峰,十年如更长。

万石相玲珑,叠出群山上。云峦时绝续,泉声日奔放。

泱漭天为岸,扶难感藜杖。绝巅峙峭石,生成非一状。

要知颖露奇,只在蟠根广。奇绝飞来石,何年巧安放。

谓坠上空空,谓崩绝依傍。莫穷结构原,弥惊孤立壮。

江北江南不尽思。瘦眉横到远山姿。春阴帘幕晓凉时。

天末烟帆迎翠下,水边香梦有莺知。风丝丝动柳丝丝。

赠我白毫笔,报以木兰酒。我书将示谁,汝笔称我手。

郡侯名字祖鞭先,郡倅风流世有传。更著广文铛脚坐,亦怜委吏鼎科年。

江山莫道非吾土,官舍曾无有此贤。自是蓬莱山上客,枉教予作送行篇。

东方龙君嫁龙女,雷车彭彭载风雨。
神奸夜邀髑髅语,碧草无光愁露渚。
鲛宫绡寒珠泪泣,鸾裙行烟翠痕湿。
阿环娇小不成妆,帝子霜田作汤邑。
胭脂蒙土吹海腥,阳侯击浪玻璃声。
湖边地皮薄如纸,长堤卷作长江水。

风捲胡沙动地尘,蔷薇深洞蔼馀春。棋终偶折登山屐,方信风流社稷臣。

至今修竹下,陈迹忆山阴。
去去人如水,行行杖挂金。
柳丝偏惹恨,禽语更关心。
对景愁千斛,无言酒懒斟。
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纚半无墨。
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湖上春何在?罗浮梦已空。
清香入书屋,不是杏花风。
酒晕映朱唇。篱畔嫣然别是春。笑杀当时桃与李,纷纷。只作东风一窖尘。霜月夜寒新。睡起斜红懒未匀。谁道风流飞燕去,无人。更有香肌
小院回廊春寂寂,晚来独自闲行。画帘东畔碧云生。也知无雨,空滴枕边声。
一簇小桃开又落,低头拾取红英。东风相送忘相迎。梨花寒食,到得锦宫城。
林峦十里上巉岩,飞槛初凭缥缈间。
夔子风烟依白帝,夜郎耕稼接鸟蛮。
砌横乱石遥临涧,门对高峰近带山。
咫尺惊湍呈莫测,每来登此念乡关。

灼灼园中桃,苍苍岭上松。春风固自得,冬日亦为容。

造化岂有殊,物性自各钟。繁华逞目前,安能保其终。

所以古哲人,励志寻高踪。

守卫勿准状,军牢勿下乡。指挥戒私敛,牧夫急贤良。

独羡为僧者,尘缘不到门。
采薪松落子,移径竹生孙。
古井汲云气,寒山招月魂。
犹怜生死海,应□出前村。
坤元至德,品物资生。神凝博厚,道协高明。
列镇五岳,环流四瀛。于何不载,万宝斯成。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