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方如左右手,且於穷僻置闲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远处嵩山隐隐约约,山峦重叠的峰顶上覆盖着白皑皑的积雪,那茫茫的一片是伊水,水天相连,浑然一色。

近处水滨百顷平整的田地,矗矗楼台、潺潺清泉镶嵌其间,小溪两旁,柳枝低垂,轻拂水面。

国之大厦正须柱石般的重臣支撑,人若想渡过大河到达彼岸,必须凭借高大的楼船。

潞公像萧相国一样曾是国君的左右臂膀,如今却被排斥于朝廷之外,在荒僻的村野造屋买田。

注释

君贶(kuàng):王拱辰(1012-1085年),旧名拱寿,宋仁宗赐今名,开封咸平(今河南通许)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历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三司使等。司马光与之有交谊,多寄赠唱和之作。潞公:文彦博封潞国公。东庄:文彦博洛阳居第。《蒙斋笔谈》:“文潞公居第不甚宏大,晚得其旁隙地数亩为园,号‘东田’。”

嵩(sōng)峰:中岳嵩山,五岳之一,在河南登封县北。

叠:一作“迭”。

伊:伊河、伊川,水名,出河南卢氏县东南,东北流经嵩县、伊川、洛阳,至偃师,入洛河。

浦(pǔ):水滨。

平皋(gāo):水边平地。皋,水岸。

别馆:别墅。

柱石:比喻担当重任的人。

丕(pī)构:犹言大厦。丕,大。

楼航:有叠层的大船。

济:渡。

巨川:大河。

“萧相”句:以萧何比喻文彦博。沛人萧何(?-前193年)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为第一功臣,汉律令典制,多其制定。左右手,比喻得力的助手,《史记·淮阴侯传》:“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穷僻:贫困不遇之地。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前半写景,后半抒情。作者从大处落墨,把潞公的居第放在嵩山千重雪、伊浦一片天的壮阔背景中来写,由远及近,描绘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宁静庄园,令人神思超越尘俗。后半篇却笔锋突转,撇开隐居生活的进一步刻画而侃然阐发议论,说国之大厦须柱石支撑,文、富等人正是国之栋梁,作者又以渡河为喻,说明他们经邦济世的宏图必得倚仗君王方能实现。但可悲可叹的现实却是:潞公虽曾像萧何一样为君王的左右手,如今却被投闲置散,只能满足于庄园的宴游之乐,此中对神宗深含讽喻。诗中亦借他人酒杯浇自家块垒,表达了司马光被迫闲居的幽愤心情。

  前四句写潞国公庄园的景色。作者采用中国画以写意为主的泼墨笔法,粗线勾勒出了一幅“山沓水匝、树杂云合,”(《文心雕龙·物色》中语)的山水画图。那淡淡的远景是嵩山,山峦重叠的峰顶上覆盖着白皑皑的积雪;那茫茫的一片是伊水,水天相连,浑然一色。画面近处,浓墨点染的是大片平整的土地,矗矗楼台、潺潺清泉镶嵌其间;小溪两旁,柳枝低垂,轻拂水面。远近相宜,虚实相生,浓淡相间,一幅简远恬静的庄园山水图历历在目。置身其间,使人流连忘返。

  然而出乎人意料之外,五六句作者笔锋突兀陡转。“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两句,耸然挺拔,别开一境,将前四句闲淡平和的气氛拓宕开去,而转以“正肃之气”代之。面对如画的风景,作者却无心观赏,反而勾起了他满腹愁绪、无限心事。那高峭入云的嵩山,如同撑起了苍穹一角;国家这座大厦,也正是需要如嵩山这样刚直有力的柱石来撑扶。那茫茫一色的伊水,深广莫测,人若想到达彼岸,小船独舟是不行的,需凭借楼船才能征服它。这两句承接首联,隐喻国家的治理须依靠大臣之力,而辅弼大臣又须仰仗皇帝的威势才能使自己的政治主张、治国纲领得以实现。此联从前四句淡远的景致中振起,气魄很大,气势很盛,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符合司马光的大臣身份。

  正当作者雄心勃勃策划“扶丕构”、“济巨川”之时,历史的阴云却又飘至他的心头。他抚今追昔,又生感慨,笔势又陡然下跌:“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当年的名相萧何辅佐汉高祖,曾被视为左右手,殊荣加身,然而终遭猜忌,有人劝他“多买田地,贱贯贷以自污。”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且”字点出了昔日的萧何、后来的潞国公并包括作者本人在内,买田建馆,投闲置散,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迫于形势,不得不以此自娱消遣。作者把潞国公比作萧何,实际上也是自况,既含蓄地赞扬了潞国公(也包括他自己)的辅君治国才干,又隐隐讽喻了宋神宗如当年猜忌功臣的汉高祖,在“国须柱石”之际,却将得力大臣排斥于朝廷之外。

  全诗波澜起伏,感情抑扬有致。前四句写眼前景,笔起云烟,历历如绘,平和匀称。眼前景勾起心底情。五六句触景生情,骤然振起,气势轩昂,情感冲动。结尾又陡然抹倒,历史如彼,现实如此,不尽之意,尽在言外。这并不是出于作者的有意做作,而是由生活的矛盾所决定的。闲散的生活和宏伟的抱负、平静的风景和强烈的感情构成了生活中的巨大矛盾,作者把这个矛盾写出来,就形成了诗中起伏的波澜和抑扬的章法。

创作背景

因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同,作者自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1085年(元丰八年),退居洛阳。1082年(元丰五年),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潞国公)、富弼(韩国公)等人也因反对新法到洛阳定居。他们组成了一个在野集团,名之“耆英会”,常在一起聚首,置酒相娱。君贶,即宣徽使王拱辰,为耆英会成员之一。此诗作于作者与诸位耆老在文彦博庄园宴乐之时。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猜你喜欢
身贱与心违,秋风生旅衣。久贫辞国远,多病在家稀。
山暝客初散,树凉人未归。西都万馀里,明旦别柴扉。

霜馀荆吴倚天山,铁色万仞光铓开。麻姑最秀插东极,一峰挺立高嵬嵬。

我生智出豪俊下,远迹久此安蒿莱。譬如骅骝踏天路,六辔岂议收驽骀。

巅崖初冬未冰雪,藓花入履思莫裁。长松夹树盖十里,苍颜毅气不可回。

浮云柳絮谁汝碍?欲往自尼诚愚哉。南窗圣贤有遗文,满简字字倾琪瑰。

旁搜远探得户牖,入见奥阼何雄魁。日令我意失枯槁,水之灌养源源来。

千年大说没荒冗,义路寸土谁能培?嗟予计真不自料,欲挽白日之西颓。

尝闻古者禹称智,过门不暇慈其孩。况今尪人冒壮任,力蹶岂更馀纤埃。

龙潭瀑布入胸臆,叹息但谢宗与雷。著书岂即遽有补,天下自古无能才。

桑叶初黄梨叶红,伊川落日尽无风。
汉储何假终南客,甪里先生在谷中。
君即刘越石,雄豪冠当时。
凄清横吹曲,慷慨扶风词。
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千金市骏马,万里逐王师。
结交楼烦将,侍从羽林儿。
统兵捍吴越,豺虎不敢窥。
大勋竟莫叙,已过秋风吹。
秉钺有季公,凛然负英姿。
寄深且戎幕,望重必台司。
感激一然诺,纵横两无疑。
伏奏归北阙,鸣驺忽西驰。
列将咸出祖,英僚惜分离。
斗酒满四筵,歌啸宛溪湄。
君携东山妓,我咏北门诗。
贵贱交不易,恐伤中园葵。
昔赠紫骝驹,今倾白玉卮。
同欢万斛酒,未足解相思。
此别又千里,秦吴渺天涯。
月明关山苦,水剧陇头悲。
借问几时还,春风入黄池。
无令长相忆,折断绿杨枝。
几岁后宫尘,今朝绝国春。
君王重恩信,不欲遣他人。

何事催春去,残红逐雨飞。飘风无处所,来岁可能归。

高楼独上已凄凄,雨色寒生大海西。潮拥绿江新涨水,碑残少保旧时题。

楚囚辛苦伤罗雉,汉节归来怨乳羝。堕泪欲陈蘋藻荐,荒阶寂寂数鸠啼。

湜湜颀颀,融昭德辉。不纽不舒,贯成九围。
武烈文经,敷施当宜。纂尧付启,亿万熙熙。
芳心尘外洁,道韵雪中香。
自是神仙骨,何劳更洗妆。

海边云气接鸿濛,万石林中见玉虹。八月潮高秋满树,看山输与坐禅翁。

公子翩翩间世才,少年声誉重南垓。未闻袭爵朝天阙,忽报修文入夜台。

五色凤雏摧羽翮,万金龙剑委尘埃。伤心忍过曾游处,无复花前共酒杯。

丽泽南轩聚,俱曾辱异知。
颛蒙初自释,诱掖信吾斯。
虽叹行窝寂,犹亏筑室思。
只同二三子,许学莫能移。

帝城外、晴云出岫,好鸟迁树。鸣马萧萧不住。征人黯黯欲去。

著从事、青衫芳草妒。入莲幕、远向南楚。数驿翠亭红,几千里、迢遥武昌路。

江渚。旧游挂席曾渡。正大别山前浓花发,载酒春未暮。

思鱼美粳香,不异吾土。三年梦苦。闻洞庭、战舰犹喧釭鼓。

君到时、盾磨鞍据。销烽燧、竞传露布。寒食后、衡阳归雁度。

客燕市、我尚飘零,傥相忆、题笺还寄分携处。

秋光荡漾满行色,邻舟吹笛不堪闻。
洞庭濯足一樽酒,夫君不来空白云。

越石忧时久枕戈,浪游忽复阻沧波。神州几遍豺狼迹,旷野谁闻兕虎歌。

江汉穷愁荃佩老,乾坤涕泪布衣多。天寒黄鹄矶头路,风雪扁舟奈尔何。

云溪水云乡。

大禹涂山御座开,诸侯玉帛走如雷。
防风谩有专车骨,何事兹辰最后来。

琳馆松扉白昼扃,骖鸾人去已冥冥。天开远画楼台古,地得遗丹草木灵。

万壑野云晴酿雨,一池秋水夜涵星。麻姑仙驭今何在,槛外孤峰晚更青。

昌国古要区,人物屹相望。
功名刻高崖,粟帛赐满箱。

红梨白莽呼生风,一抔累累为君封。抚剑出胯累阴市,彭亨菌蠢真神龙。

神龙一变化刍狗,辨士血结心如剖。挟得丝丝儿女心,翻教失却英雄首。

英雄未必肯夷族,安得能臣不改轴。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