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86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处世苦无见,孤生非所忧。高言唱同心,千载一相求。
穷贱解胶漆,弃置衰交游。昔我同门友,上书哀王侯。
明月皎夜光,踯躅不得投。
一别红尘便不如,出门往往避轩车。故山未返春先入,老景无多岁又除。
鹿性似嫌莎草短,莺声无柰柳条疏。凭君报语崆峒主,愿借岩西小结庐。
韶光似酒著人浓,池馆春残柳絮风。花不耐愁春自去,莺声全在绿阴中。
南浦依依,西墙漠漠,好梦初透兰旌。香珍窃去,药重偷来,易喜易恨多惊。
午睡初醒。早空房帘影,飞动初萤。罗袜痕轻。蹈香阶、猧吠疑听。
从别后良宵,长自低巾掩袖,懊恼多情。秋河不动,暮雨难期,孤负双成。
金猊火尽,剩篆烟、一缕孤萦。便浅嫌密妒,囗囗囗囗,难忘嘉盟。
太行君失路,扶摇我退飞。无复红颜在,空持白首归。
色移三代服,尘化两京衣。道穷方识命,事云乃知非。
西候追孙楚,南津送陆机。云薄鳞逾细,山高翠转微。
气随流水咽,泪逐断弦挥。但令寸心密,随意尺书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