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中女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
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
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音。
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
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看那浅池中摇头摆尾的鱼儿,永远不会认识到海水的广阔渊深。
看那桑树下的采桑女,永远不会理解富贵人家的生活
采桑女在窗下辛苦的织布,富家人家遍身罗绮,夜夜响起捣衣声。
采桑女天生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因为她贫苦,只能见到野蒿制成的簪子,见不到精致发簪。
有着西施之貌只能幽处野里,有着韩娥之音却湮没无闻。
从来没有见过珍贵的珠宝玉石,所以有一颗纯洁而质朴的心。
哪里知道受宠的赵飞燕,发髻上插满了黄金制成的装饰品。
注释
里中女:穷乡僻壤的女子。里,野里。
机杼:织布机。
杵砧(zhēn):捣衣的槌棒与垫石。
蒿簪:野蒿制成的簪子。
越娃:指西施。韩娥:《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和汉哀帝时的皇太后。钗:作动词用。

赏析

  于濆是晚唐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写过不少关心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以及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罪行的诗篇,《里中女》就是其中的一首。

  此诗是通过农家女和富家女的巨大差别为贫家女子鸣不平的。诗的前四句以池中鱼不知海水深来比喻穷乡僻壤的女子无从想象富贵人家的生活。诗的开头,富于民歌比兴色彩。诗以“池鱼”比“桑女”、“海水”比“华堂”,表明贫苦的桑下女不理解富贵人家的生活自然而贴切。民歌往往重复咏唱。诗中“吾闻”、“不识”,重叠两次,音节流美,自然地表露出作者的同情之心。

  接下来将采桑女的种种美好资质和她们的贫苦生活作对比。五、六句中“苦机杼”扣“桑下女”,“鸣杵砧”扣“华堂阴”,形成了鲜明对照,揭示了富贵人家与桑下女截然不同的生活状况。“机杼”,织布工具。“杵砧”,捣衣工具。“苦机杼”的“苦”,反映了桑下女那种“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孔雀东南飞》)的辛劳情景,然而桑下女的劳动成果,却全给富贵人家剥夺了去。“鸣杵砧”的“鸣”字,既形象地表现捣衣之声,又暗示富贵人家不养蚕,不织布,反而遍身罗绮,有做不完的衣服。这是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晚唐时期,朝政日非,国势日微,赋敛日重,劳动人民终岁劳苦,不得温饱,而豪门贵族“缯帛如山积”(白居易《重赋》),“衔杯吐不歇”(郑遨《伤农》)。“苦机杼”与“鸣杵砧”对照,正深刻地反映了这种罪恶的社会现实。

  以下是通过形象进行议论。作者以“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慨叹桑下女天生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因为她贫苦,只能见到野蒿制成的簪子,见不到精致的束发工具。“明”字妙,突出了桑下女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神态。“只教”,一个转折,点出劳动妇女不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精致的工艺品,一生只见识过粗贱的饰物,显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意。

  接着,以“越娃”(西施)“韩娥”这两个形象的比喻,承接“双明眸”,并在“越娃”“韩娥”之上,冠以“徒惜”,惜桑下女有西施之貌,而幽处野里;有韩娥之音,而湮没无闻。“惜”而徒然,表明了作者的无限感慨与无可奈何的心情。

  “珠玉不到眼”两句,从字面看,并无难解之处。“遂”字很重要,它将两个否定词“不”与“无”紧密联结起来,贯通上下文,以表明桑下女具有一颗纯洁而质朴的心,而这颗心又是“珠玉不到眼”使然的。

  结尾两句,与“华堂”、“富家”照应,并与桑下女恰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这是全诗精神的结穴处。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受宠幸,尚豪奢。“满髻钗黄金”,“钗”作动词用,是说赵飞燕发髻上插满了黄金制成的装饰品。这些装饰品从的来源是美人“两片云,戴却数乡税”(郑遨《富贵曲》),正是从千万个“桑下女”式的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这就提醒人们:统治者骄奢淫佚的生活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和汗。作者不便说明当代,所以假托“赵飞燕”。这与白居易《缭绫》中“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的手法是相似的。纪昀认为,古人为诗,不废议论,只是“不着色相”而已。《里中女》就是这样。此诗意在揭露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然而这个意思,不是直言的,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和形象语言来表达的,是富于情韵的。

  此诗与一般的同情贫女的诗作不同,诗中没有因为里中女贫困就对她一味地赞扬,而是指出了“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即里中女不是天生纯朴,富家女也不是生来尚豪奢,而是环境使然,导致他们之间不同的原因是财富对人纯洁心灵的腐蚀。

  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86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道言庄叟事,儒行鲁人馀。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


上客摇芳翰,中厨馈野蔬。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

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霏霏云气重,闪闪浪花翻。
不复知天大,空馀见佛尊。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
知己萧条信陆沉,茂陵扶疾卧西林。芰荷风起客堂静,
松桂月高僧院深。清露下时伤旅鬓,白云归处寄乡心。
怜君诗句犹相忆,题在空斋夜夜吟。
孤舟越客吟,万里旷离襟。夜月江流阔,春云岭路深。
珠繁杨氏果,翠耀孔家禽。无复天南梦,相思空树林。
从容边塞议,慷慨庙堂争。
曲突非无验,方穿有不行。
搢绅终倚赖,赠襚极哀荣。
岂慕公孙贵,平生学董生。
春风拂拂横秋水,掩映遥相对。只知长作碧窗期,谁信东风吹散彩云飞。
银屏梦与飞鸾远,只有珠帘卷。杨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
西水驿前津鼓声,原田角角野鸡鸣。
苔心菜甲桃花里,未到天明棹入城。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

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

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

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此箕颍怀,聊以答所钦。

水程几日达高棉,山势南趋尽越边。一夜黄花江水长,满堤金塔卖鱼船。

近况真难语塞鸿,江湖卧病亦匆匆。杯空寒色一镫里,梦在雨声双橹中。

壮志平居多感激,同官健者定从戎。不知马上谁提笔,亲纪将军杀贼功。

五马归来识旧庐,相门曾对水云居。家声自可威戎虏,吏最何劳课簿书。

好扈六飞还魏阙,却麾单骑复姚墟。莫欺霜鬓将军老,矍铄犹能一揽裾。

五日京兆行,事复安能视。果然按絮掾,旋为亡命子。

亡命亦何愚,荣辱不须臾。古来直如弦,往往有他虞。

不见曲如钓,富贵多欢娱。有客夙好游,归自东南州。

问君何所见,所见多诸侯。诸侯何所为,所为多自谋。

须存五日心,不尔人为雠。客言勿复多,且住听我歌。

世途险羊肠,陆海多风波。富贵犹如此,贫贱可若何。

封书寄燕雁,雁不过衡阳。封书寄江鱼,鱼沉江水长。

江水亦有竭,封书永不灭。耿耿无由宣,心绪自中结。

项王高宴鸿门北,风云奔走天为黑。椎牛刺豹酒三行,谈笑戈矛生顷刻。

岂知天命非人谋,玉玦三提事何益。兴亡楚汉两干将,开辟乾坤双白璧。

喑呜漫说万人敌,隆准天人竟谁识。玉斗声中霸业空,乌江江水还流东。

灯下曾观舞丽华,小庭亦复沸筝琶。
近来此乐无人解,独有牛家与白家。
上国多离别,年年渭水滨。空将未归意,说向欲行人。
雁度池塘月,山连井邑春。临岐惜分手,日暮一沾巾。
乳洞阴阴碧涧连,杉松六月冷无蝉。
黄昏飞尽白蝙蝠,茶火数星山寂然。

卷绿色芳心,春风吹不碎。故侯五色瓜,王孙一畦菜。

王孙本自开平家,运逢百六良可嗟。万事消沈付云水,百年带砺成空华。

帝城金粉归何许,山鬼年年哭风雨。金齑玉脍相公家,紫藓苍苔孝陵土。

故垒萧萧芦荻秋,石头城上月如钩。路人犹指王孙菜,江水茫茫去不休。

归去。携笼女。南陌采桑三月暮。使君春思如飞絮。

五马徘徊频驻。蚕饥日晚空留顾。笑指秦楼归去。

万事于今足亦难,里春不相泪堪弹。烟波渺渺自兹去,云水茫茫不可看。

觇拟虬鸾何日返,岁时韡鄂倍春残。月明匣笥幽香发,肠断莲花墨未干。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