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诗人在旅途中雾中行舟。语言朴实而自然,读来令人有身历其境之感。
首联总写大雾弥漫的景色,既描写晨雾之大,又点出了水、山、天。而山光水色,正笼罩于浓烟密雾之间,隐而不见,眼前唯一能见的只有大雾。作者一笔写出了可见的与不可见的,虚实相映,浑然一体。这两句先渲染出一个大的背景,为全诗做了铺垫。
山水景物,都隐藏在浓雾中,暝暝不可见,因而视觉无所可用,但听觉却转而分明。嗷嗷猿啼,淙淙濑流之声,自漫漫浓雾中传来,宛如空谷足音,显得格外震动耳骨,引人注意。“听”、“闻”、“忖”、“知”四字,用得次序井然、章法严密,细腻地表现了雾中之人凭籍冥冥之间的声音,进行揣度和判断的心理过程。隐而不见的岫峦和川流,便借助听觉的作用,转变为视觉形象,呈现于雾中人的眼前。正由于只可以借助听觉加以想象,而不能直接通过视觉以明见,这岫峦和川流,便增添了几分迷离恍惚、神秘莫测的色彩,别有一番魅力。
颈联紧紧承接上文,进一步写出了人在雾中,迷茫彷徨,茫然不知所之的真切感受。雾中的渔人、行舟,宛如飘浮于浩渺云间,左右前后,无所依傍,恍然惚然。澳浦虽近在咫尺,渔人却迷惑不知;扁舟欲上下沿沂,却茫然不得其所。作者在这里既把雾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将人的迷茫惶惑心境展示得细腻入微。
尾联诗人笔锋一转。一个“尽”字,下得干净利落,浓云密雾,一扫而空。阳光普照,天水清澈,全诗的境界焕然一新。“澄鲜”二字,说明雾后的山水给人以格外清澄透彻、鲜明醒目的感觉,同时也表现了舟中之人自雾中脱出,精神为之一振,豁然开朗了的心情。这结尾二句与开头二句照应得十分紧密,“氛霭”对应“雾”、“烟”,“空水”承接着“水”、“天”,“澄鲜”对照着“冥冥”,首尾呼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首写雾的诗,作者不用“蛇游”、“豹引”、“漱水”、“吹沙”之类古人写雾习用的典故套语,也并不着力于对雾的形态本身作对比描绘,而是以白描的语言,紧密结合人在雾中的感觉和体验来展示雾中的景物,表现雾的氛围,因而读者仿佛也被带入了弥漫着水雾山烟的意境,与诗人一道去体验那浓雾之间的山水、川岫、猿声、濑声,获得了非常真切的感受。这确是一篇写雾诗的佳作。全诗语言自然流畅,不事雕琢,而其格律和对仗,却几乎暗合了唐人五律的要求。
《梁书·伏挺传》谓伏挺“为五言诗善效谢康乐体。”他的诗作流传至今的仅此一首。但就这首诗而论,不仅句佳,而且全诗的意境亦统一完整,其成就看来,并不在谢灵运某些诗作之下。
桂风兰露晚阴清,远翠空濛去鹭明。一叶扁舟一弯月,白荷香里听蝉声。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
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鸭绿鹅黄满市中,霜刀供馔缕轻红。加餐便忆坤司马,不比无端主簿虫。
柳弱阵则坚,军容见诸此。转令弱者坚,将略因可视。
孙武鼓妇人,水火咸可使。淮阴将多多,还能驱背水。
治军亦何常,一风拂柳耳。俄作步伐观,所向必齐止。
俄作临敌思,所前必披靡。令寂闻行声,进退随麾指。
宛彼大块吹,枯荣肃以起。云雷动其驰,一气奔远迩。
所重心力同,不但军礼始。军礼传于今,谁非介胄拟。
权贵慑其心,何必誇天子。风鹤预闻声,全壁安足恃。
卓哉坚卧人,当年别有以。试观棘灞中,纷纷儿戏是。
天涯离思正逢秋,一别生增两地愁。极目松楸怀故国,伤心风雨坐孤舟。
家声如此深相托,世路茫然尚可忧。今日登高谁与共,相思惟有泪交流。
宇宙忽空阔,饮马万里流。平生负两眼,及此行流州。
天清健鹘运,木脱饥鹰投。长风吹海雨,濯我紫绮裘。
相逢半游侠,把酒髯如虬。慷慨说《史记》,历历山川秋。
向来衣带水,目短何无舟。
秋风泼泼咸阳道,渭浦千霜白秋草。秋草秋风暗古城,行人犹说西京好。
西京宫阙郁崔嵬,紫阁终南相向开。建章长信飞尘杳,千门万户华阳回。
地底灵符生宝玉,天中王气夹风雷。翠华銮辂乘春令,皓齿青娥艳落梅。
青娥如花复如雪,含情含态可怜绝。鸳鸯比翼兰塘水,凤皇双栖上阳阙。
君王自爱长生乐,粉面铅姿却情薄。已闻入海访神山,更道分官祀灵岳。
灵岳神山在何处,太乙无灵岁华莫。坛上烟霏百和香,青鸟飞来忽飞去。
瑶池王母碧霞盘,桃赐人间已三度。少翁击铎复吹籥,云旂风马宵纷错。
宫娥屏隔不敢近,神人荒忽但虚幕。可怜卫霍大将军,提师十万净边尘。
出塞阴山系骄予,归朝原庙荐高勋。勋业已成分戚里,女作贵人男尚主。
甲第曾甍照九城,珂马飞轩满三市。一言得意即回天,卧内收符夺晋鄙。
金张骄侈不足云,窦灌豪华讵相似。貂冠齐入分椒舍,朱门尽是鸣环者。
斗鸡小儿紫照褶,臂鹰奴子大宛马。美人妖女倾名都,碧玉珊瑚斗天下。
富贵繁华惊转蓬,王侯钟鼎一朝空。羡门子晋终不至,蓬壶方丈难相通。
前日丰碑辞纂纂,平津已作汾阳撰。野火烧残金明阁,秋水崩沈射熊馆。
春花秋月剧无情,海水桑田漫莫凭。玉碗早出秦帝苑,石麟凄断汉家陵。
汉家陵树满氤氲,千秋万岁灞陵存。君看桥下春杨柳,落日飞花愁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