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入

楚旗猎猎盖山红,回首咸阳一炬空。
惆怅秦人虚用意,几年辛苦得山东。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猜你喜欢
河之水,去悠悠。我不如,水东流。我有孤侄在海陬,
三年不见兮使我生忧。日复日,夜复夜。三年不见汝,
使我鬓发未老而先化。
河之水,悠悠去。我不如,水东注。我有孤侄在海浦,
三年不见兮使我心苦。采蕨于山,缗鱼于渊。我徂京师,
不远其还。
自立西山雪,声名四十年。
清思奎画重,忠重物情怜。
廊庙风云断,园林岁月迁。
潜斋元不死,有子续遗编。

三十为近臣,腰间鸣佩玉。四十为野夫,田中学锄谷。

何言十年内,变化如此速。此理固是常,穷通相倚伏。

为鱼有深水,为鸟有高木。何必守一方,窘然自牵束。

化吾足为马,吾因以行陆。化吾手为弹,吾因以求肉。

形骸为异物,委顺心犹足。幸得且归农,安知不为福。

况吾行欲老,瞥若风前烛。孰能俄顷间,将心系荣辱。

横风驱奔云,漏日射惊浪。出没云涛中,江鸥意殊壮。

山谷老人年七十,百花潭上优游。石亭草阁枕江流。

携琴随野鹤,移席傍沙鸥。

东浙甘棠思邵父,角极画省名留。一瓢春酒醉林丘。

神仙行陆地,何用访瀛洲。

迎阳不用候葭灰,岁旦枝头柳眼开。自是南州炎德在,春光先到越城来。

旬宣曾过罗浮洞,万里丛深驻吟鞚。冯夷剪水为飞霙,脩篁叶冷擎偏重。

撒盐飘絮剪轻盈,六出五出俱鲜明。空中树上两争白,月下风前都赛清。

乾坤一色纤尘绝,雪喜遇花花喜雪。险径虽平少客行,繁枝纵好无人折。

冰姿绰约真自怜,高情只倚苍筤边。先开后落得春早,易积难晞因地偏。

忆从移节临他壤,良夜几回劳梦想。世间奇绝在遐陬,广平去后知谁赏。

老眼观图重叹嗟,旧游迢递隔天涯。琼葩绿萼应如昨,惟笑衰翁双鬓华。

五千言,二百字。两般经秘,隐神仙好事。灵中省悟彻玄机,结金丹有自。

得一惺惺,通不二处,逍遥景致。超然永遂。共红霞、同彩云归,罩笼住祥瑞。

重阳佳节至,云水寄天涯。玄朋邀共饮、赏黄花。特临雅会,南望翠烟霞。极目岚光里,隐约依稀,瑞云深处仙家。任陶陶、畅饮喧哗,觥泛笑擎夸。樽前唯对酒、喜何加。浮金潋滟,默默采灵葩。饮罢还重劝,不醉无归,月明初上窗纱。

泉石兴方浓,功名梦已空。发缘吟苦白,颜惜饮酣红。

酒建和愁策,茶成遣困功。自惭无妙术,唯解醉春风。

晡景阁崇壕,还云泥羽袍。沙游仙迹横,秋捧雁行高。

弗雨加天翠,微风亦海涛。密都曾窃觐,讵岂梦颁桃。

谈兵早佩威宁剑,谪官独抱端明砚。端明匪砚是断碑,割剩天边紫云片。

十二字余墨妙诗,节角依然露生面。丞哉丞哉定谁负,镌名钤印相矜衒。

蛮烟瘴雨久沈霾,重扪十指精神见。乃知古之学道人,定力非关出研炼。

君不见江岸衣冠匿影过,几曾寥廓捍虞罗。厥后大功溃成九华坐,闻召即至回谴诃,此时此砚百遍凭摩挲。

想当下南昌,檄书快意蠲宿疴。及其归阳明,语录微指醒群魔。

而于学道之人一一若无预,儒林将相史策空分科,何来高第弟子入室还操戈。

逆阉固无论,张桂庸足苛,只合携持二松四槐日对哦。

请因公砚质疑义,石不可转墨可磨。

窃鈇意邻子,认履还乡人。积疑固生暗,矫情亦失真。

人事日相嬲,风中无停轮。吾心纵如枰,铢两难使均。

平阳昔入相,日夜但饱醇。宾客欲有言,醉去无所陈。

浊醪信妙理,清静完吾淳。

端居绝物役,晨炊饱藜羹。微风动远树,坦步及春晴。

耳目入寥廓,天地但空明。群动各自适,众音相和鸣。

山厨修午供,泉白似银浆。羹熟笋鞭烂,饭炊粳米香。

油煎青顶蕈,醋煮紫芽姜。百味皆难及,何须说上方。

吏民相共乐,浑不记相关。

秀壑阴崖列翠微,光风瑶草日晖晖。
林深不放棋声出,怕触归云作雨飞。

春草饱雨青,春树摇风绿。院后一废台,暇登仗童仆。

屋瓦合层层,市阛通曲曲。西穹姑射山,云有仙人躅。

汾水出其阳,桑麻赖之沃。熙熙去来氓,负戴俭成俗。

遐想此尧封,胸怀真不局。苦无贤圣目,高瞻难远瞩。

言口谈天有振斋,五行曾不涉安排。小轩对坐似无语,几度晴云过断崖。

  甚矣,造物之才也!同一自高而下之水,而浙西三瀑三异,卒无复笔。

  壬寅岁 ,余游天台石梁,四面崒者厜嶬,重者甗隒,皆环粱遮迣。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 ,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挡扌必,自然拗怒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后十日,至雁宕之大龙湫。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昳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漱静;石梁急,龙揪缓;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后半月,过青田之石门洞,疑造物虽巧,不能再作狡狯矣。乃其瀑在石洞中,如巨蚌张口,可吞数百人。受瀑处池宽亩余,深百丈,疑蚊龙欲起,激荡之声,如考钟鼓于瓮内。此又石梁、龙湫所无也。

  昔人有言曰:“读《易》者如无《诗》,读《诗》者如无《书》,读《诗》《易》《书》者如无《礼记》《春秋》。”余观于浙西之三瀑也信。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