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微风细细送行云,云散远天青。秋千柱散花飞后,剩遥山、眉黛轻盈。
冷落后堂宿燕,凄迷湿树啼莺。
残阳遍解向人明。蛛网罥新晴。疏帘清簟情无限,更何须、载酒林亭。
别有一般惆怅,弯弯新月初生。
对人静坐无一语,含思沈沈在何许?出门又遇日落时,大路渺渺将安之?
高冠如豸印如斗,前有飞鹰后走狗,昨日桑田今种柳。
丁庸收直马成群,清节谁如独立君。奕世高风谁得似,赐田堪自老耕耘。
圣主收群策,终军正妙年。精神挥玉雪,翰墨洒云烟。
旧学嗟予老,衰宗继汝贤。决科须第一,慎勿弃青毡。
瑶溪临赤岸,曾潭扬素波。巨鳌冠蓬莱,玉堂映岩阿。
中有羽衣客,陵冈拾若华。彷佛乘紫烟,缥缈吸翠霞。
灵妃奏妙曲,六虬驾云车。西谒王母庐,东戏海童家。
下视九垓内,蜉蝣良可嗟。
谁能名醒老?阳明独名之。醒老何以名?举世醉如泥。
大醉天地昏,小醉丧威仪。安得独醒者?哺糟啜其醨。
一醒撤人机,再醒撤天机。天人既已撤,天地同无为。
天岂去此哉?先训有家遗。种秫不种林,秫解忘忧时。
丛坟垒垒碧山腰,吟社风流迹已消。日暮谁家作寒食,纸钱灰起隔林飘。
我年三十馀,早巳见白发。白发宁堪悲,所忧天真滑。
天真果尔完,夕死亦何阙。一息胜千金,可以虚岁月。
大道无旁门,主敬罔所越。此敬苟不存,济川失其筏。
屋漏独惺然,凛凛对鈇钺。终日介石坚,泰定天光发。
□□嗜欲生,□性之劓刖。冥鲲化天池,尺波奚足歇。
人生能几何,卮漏元神竭。圣途万里长,望燕莫驾粤。
山僧有三印,更无增减剩。觌面便相呈,能转凡成圣。
一印印空,日月星辰列下风。一印印泥,头头物物显真机。
一印印水,捩转鱼龙头作尾。三印分明体一同,看来非赤亦非红。
互换高低如不荐,青山依旧白云中。
昔岁在东壁,紫气踰苍山。金君初筮晋,赵侯亦开藩。
下有莲幕友,上有师帅贤。浑然和气中,砥柱屹流湍。
使我千里民,赋政两清安。益知天台高,楚波浩无边。
一朝别流泳,先后俱东辕。邦民一何孤,天意一何悭。
舟流安底止,郡政将改弦。嗟我千里民,生意复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