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纪游诗,主要写所游之地的美景以及兴尽归去的过程。
首联即点出题意。“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杨”子便是西汉的儒者扬雄,而淮王便是淮南王刘安。这两人,一个喜好学术,一个擅长学术,可惜未曾谋面。王维写淮南王过杨子谈经之所,并非有意让他们“关公战秦琼”,而是借汉喻唐,将岐王比作好客的淮南王。“载酒”二字乃诙谐之笔,表面看,是说淮王重视贤才,载酒光顾贫寒的杨子宅,实则交代岐王带领诗友宾朋游览杨氏别业,欢宴游乐。第二联“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写出了作者游览的无穷兴味,情致独到,别有会心。“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兴阑”,即兴尽,与“坐久”为互文,这两句以极富于诗意的笔法,写出了在鸟鸣声中、繁花影里度过的身心俱适的一夜。这一联以景传情,写景入神,体验独特,感情细腻。第三联“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这两句写诗人走过曲径,穿过树林,那原本闪烁的烛光,一下子通明起来,眼前豁然开朗,看到了岐王及其扈从的车马。这一联交代了将要回去时的情景。
尾联写抵达城门时的情况:“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意谓纵情赏玩,深夜始归,其时城门尚未开启,即使在这样的时候,依然一路笙歌,余兴未尽。写出了诗人对游玩仍有兴趣的情感。
这首诗善于写景,且多不直接写景。如颔联不直接写杨氏别业的景色如何美好,而是说自己玩赏的时间很长,以至于树上的鸟换了种类,地上的落花越积越多。这样写使诗歌更富有启发性,余味不尽。
行旅清晨发,柴扉过夜扃。桑麻随地绿,苍藓上阶青。
威武存三略,词华本六经。圣门家法在,随意忆过庭。
我家兄弟犹联琚,四十年前无异居。西头下市日来往,扫石共读林间书。
长成离隔风雨过,骨肉忧患何纷如。老人大父忽已远,后者忽昧戚与疏。
南城府君子所祖,旧宅江上遗荒墟。兄从往年住城郭,早有二子应门闾。
往从广西起荐辟,上隆职教腾清誉。公侯子孙必复始,喜见仕版开其初。
衡州太守见旌节,设醴宾筵类左虚。荆衡东南忽破碎,间道潜归惊崄㠊。
凄凉诸侯旧宾客,刺口论事从欷歔。蛟湖流水清绕屋,灌溉可以勤菑畬。
寒风吹衣霜霰厉,子复南上辞林庐。潮阳更在万里外,我欲遮道牵其裾。
安得乡园复聚处,带经跨犊随耕锄。向来总角今老大,愧我寂寞如栖苴。
送行无酒不得醉,怀抱郁郁无能摅。潮水有蛟山有虎,慎尔鞭策无驱车。
韩云五色起商霖,博济清时泽更深。内苑文章留片玉,维桑名德重兼金。
载歌陟岵悲存没,应补棠华耀古今。仰止仪型感畴昔,椒浆释奠泪痕深。
山门阒寂子云居,径绕长廊落木疏。此地何人曾面壁,晚云晴护一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