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一连使用了三个典故。“借箸”,用张良的故事。不仅用来代“筹划”一词,而且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的意思,从而表明诗人对他的推重。“衣冠就东市”,是用晁错的故事。意在说明元载的主张和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暗示元载留心边事,有经营的策略。杜牧用晁错来作比较,表现出对晁错的推重和惋惜。“忽遗弓剑”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并暗指宪宗喜好神仙,求长生之术。这里,诗人对宪宗被宦官所杀采取了委婉的说法,流露出对他猝然逝世的叹惋。以上全用叙述,不着议论,但诗人对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却溢于言表。
后四句用强烈的对照描写,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十分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至于统治者,诗人不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先从河湟传入京城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的写法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典故影射时事。元载、宪宗、张良、晁错、苏武等皆已作古,而其故事各具内涵。二是转折和对比。前四句在意思上即为两组转折,突出壮志难酬的历史遗憾;后四句是将白发丹心的汉臣与沉迷歌舞的“闲人”对比,这里的“闲人”又与前四句中有安边之志的元载、宪宗形成对比。全诗寄寓了很深的讽刺含义。
这首诗的前四句叙元载、宪宗事,采用分承的方法,第三句承首句,第四句承次句。这样写不仅加强了慨叹的语气,而且显得跌宕有致。第三联正面写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虽”和“尽”两个虚字用得极好,一抑一扬,笔势拗峭劲健。最后一联却又不直抒胸臆,而是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的语气表达出来,不仅加强了讽刺的力量,而且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余味无穷。这首诗,写得劲健而不枯直,阔大而显深沉,正如明代杨慎《升庵诗话》所说:“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这首《河湟》鲜明地体现出这种艺术特色。
卧治无功赐告回,骤叨鸣履上中台。壶公天壤非真死,蒙叟轩裳是傥来。
经灌早蔬扶陇出,失刊园蕊犯檐开。此身疏拙真丘壑,不是当年王佐才。
敦伦开野臾,勤学劝生儒。列爵虽殊分,同仁本一途。
云泥如有隔,水火岂相资。饮露知蝉洁,观颜觉鉴虚。
潜光同隐豹,出宰必悬鱼。适国无先后,梯云有卷舒。
天文回北极,水势赴东都。定策参耆宿,轮忠奉简书。
弥重勋业懋,开国负称孤。
五月垂杨覆御沟,使君千骑小淹留。何知击筑燕城会,故是谈经稷下游。
云起高峰浑欲雨,日长仙馆只疑秋。平生意气还诸少,酒态相逢可自由。
春日炫高霞,宫园万树花。暮归承宴罢,簪得一枝斜。
荡荡广服,跨海负山。海险海驰,山险山巉。山海氓蛮,负恃险嵎。
据窃溪坑,据险扬妖。据险遂顽,据险豢奸。奸妖肆横,毒凶肆横,胥贼胥残。
鲸溟漫漫,凭溟扬帆。风飞波翻,以北以南,鲸噬狼贪。
污斯民女,腊斯民男。焚斯民庐,百斯民艰。维彼山顽,年迩四三。
炎焰痰燔,抚斯骄斯,骄骄闲闲。天威赫将,对则笑谈。
侯长侯雄,侯胤侯繁。侯穷侯丛,侯附侯攀。贼联蔑灾,民斯蔑堪。
维彼海顽,始利之眈。廉钦珠珍,田壖盐咸。维珠之纴,维盐之馋。
匪珠匪盐,滥觞夷番。官司典刑,兵司诚盘。身此阱坑,生不以还。
生不以还,岛澳栖蹲。岛澳栖寒,一息之存。一夕之安,一夕不安。
鱼腹盖棺,有言骨酸,有涕汍澜。莫则奈何,乃大作难,大为民患。
民患孔棘,民患孔殚。民心孔伤,民骨孔刓。公为民长,公为民良。
悯民大衋,悯民大创。民衋刺豦,民创刺肠。民痛刺心,民灾刺肝。
矧天威之扬,天命之将。天民斯康,天职斯臧。乃申乃令,有纪有纲。
乃涣乃号,乃敦乃详。俾海民顽,格心来降。与顽更新,锡顽福祥。
脱顽凶灾,复顽家乡。昔顽之懵,造有天殃。今顽得公,衽席梯航。
衽席梯航,肉骨存亡。海顽来归,海患于襄。维惷怙终,维惷金章。
恃彼舟航,恃彼帆樯。驾彼帆樯,遁逃海洋。
海洋茫茫,苟息苟藏。用我降顽,偕我戎行。夺之长技,穷之海荒。
铳炮震惊,雷轰电光。彼昏卒狂,蕲死不遑。罔罔怅怅,如釜之鱼,如厨之羊。
首骈肋挛,槛车以防。归鲙其肌,不断其吭。
彼狂金章,目鲙其肌,目千其疮。祈速断吭,泣涕浪浪。
凯歌琅琅,武夫洸洸。清兹海蛮,民福无疆。
越肆山顽,狶突鸱张。我武维扬,彼遁草芒。我武维弛,彼崛斯强。
是尤怙终,是宜诛攘。缓不诛攘,民视滥觞。
乃募我旅,乃峙我粮。我矢我铦,我弓我张。先我间谍,熟我土壤。
诛彼先遁,示彼招安。天兵赫临,罴虎奋翔。阖围四塞,震天四方。
豕蛇流髓,狐鼠流衁。贼尸为冈,贼衁为汤。民残斯除,民仇斯偿。
民患百年,伏此蛮羌。靖此蛮羌,广服用匡。
奏功庙堂,纪功旗常。铭功鼎彝,公功用彰。奏功庙堂,锡公秬鬯,有苾其芗。
锡公黼裳,三英煌煌。我岭海民,祝公万年,受福穰穰。
崦嵫匿朱晖,阶轩光已浮。举目见明月,皓尔层氛收。
圆魄涵山河,隐隐形可求。所悲东溟枯,须臾改蓬丘。
未识此中影,亦如人世不。何从叩青霄,瞻望聊淹留。
但觉盈复亏,盛满终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