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边事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注释
调角:犹吹角。
断:占尽。
戍楼:防守的城楼。
春风:指和煦凉爽的秋风。
青冢:指西汉王昭君的坟墓。
白日:灿烂的阳光。
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大漠:一作“大汉”。
穷边:绝远的边地。
蕃:指吐蕃。情:心情。似:一作“如”。

赏析

  诗篇一展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首句“调角断清秋”,“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这一句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调角”与“清秋”,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融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这一句似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勾勒出一个深广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次句展现“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颔联“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春风”,并非实指,而是虚写。“青冢”,是汉朝王昭君的坟墓。这使人由王昭君和亲的事迹联想到目下边关的安宁,体会到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而王昭君的形象也会像她墓上的青草在春风中摇荡一样,长青永垂。“梁州”,当指“凉州”。唐梁州为今陕西南郑一带,非边地,而曲名《凉州》也有作《梁州》的,故云。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地带一东一西遥遥相对。傍晚时分,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正是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令人想见,即使在那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也是十分安定的。

  颈联“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大漠”和“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而“无兵阻”和“有客游”,在“无”和“有”、“兵”和“客”的对比中,写明边关地区,因无蕃兵阻挠,所以才有游客到来。这两句对于前面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点化作用。

  末联两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此水”不确指,也可能指黄河。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他想: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全诗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望、所感,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有抑扬顿挫,运笔如高山流水,奔腾直下,而又回旋跌宕,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无穷。

创作背景

  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公元851年沙州民众起义首领张议潮,出兵收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宣宗因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公元857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此诗的写作背景大约是在上述情况之后。
张乔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猜你喜欢
潇洒桐庐县,寒江缭一湾。
朱楼隔绿柳,白塔映青山。
稚子挑窗出,舟人买菜还。
峰头好亭子,不得一跻攀。
孰敢先怀富贵图,良时须惜几嗟吁。
众心可致巍巍主,上意思平两两符。
不称内朝裨耳目,多惭外补救皮肤。
子陵滩畔观渔钓,无限残阳媚绿蒲。
剖竹向西蜀,岷峨眇天涯。空深北阙恋,岂惮南路赊。
前日登七盘,旷然见三巴。汉水出嶓冢,梁山控褒斜。
栈道笼迅湍,行人贯层崖。岩倾劣通马,石窄难容车。
深林怯魑魅,洞穴防龙蛇。水种新插秧,山田正烧畬。
夜猿啸山雨,曙鸟鸣江花。过午方始饭,经时旋及瓜。
数公各游宦,千里皆辞家。言笑忘羁旅,还如在京华。

云环独?细蜻蜓,雪手轻柔玳瑁筝。飞雁一行挑玉柱,十三弦上语嘤嘤。

秋夜卧小阁,梦游沧海滨。海上神仙不可到,金银宫阙高嶙峋。

中有仙人芙蓉巾,顾我宛若平生亲。欣然就语下烟雾,自言姓名郭景纯。

携手历历诉衷曲,义愤感激难具陈。切齿尤深怨王导,深奸老猾长欺人。

当年王敦觊神器,导实阴主相缘夤。不然三问三不答,胡忍使敦杀伯仁?

寄书欲拔太真舌,不相为谋敢尔云。敦病已笃事已去,临哭嫁祸复卖敦。

事成同享帝王贵,事败乃为顾命臣。几微隐约亦可见,世史掩覆多失真。

袖出长篇再三读,觉来字字能书绅。开窗试抽《晋史》阅,中间事迹颇有因。

因思景纯有道者,世移事往千馀春。若非精诚果有激,岂得到今犹愤嗔。

不成之语以筮戒,敦实气沮竟殒身。人生生死亦不易,谁能视死如轻尘?

烛微先几炳易道,多能馀事非所论。取义成仁忠晋室,龙逄龚胜心可伦。

是非颠倒古多有,吁嗟景纯终见伸。禦风骑气游八垠。

彼敦之徒草木,粪土臭腐同沉沦。我昔明《易》道,故知未来事。

时人不我识,遂传耽一技。一思王导徒,神器良久觊。

诸谢岂不力,伯仁见其底。所以敦者佣,罔顾天经与地义。

不然百口未负托,何忍置之死。我于斯时知有分,日中斩柴市。

我死何足悲,我生良有以。九天一人抚膺哭,晋室诸公亦可耻。

举目山河徒叹非,携手登亭空洒泪。王导真奸雄,千载人未议。

偶感君子谈中及,重与写真记。固知仓卒不成文,自今当与频谑戏。

倘其为我一表扬,万世万世万万世。

浮荣过眼旋销忘,惟有溪山意味长。身健不嫌穿荦确,尘空那复戏沧浪。

林钟唤客烟藏寺,风叶鸣秋竹荫廊。一似云溪醉眠处,只应软语欠支郎。

长枕三郎作颂时,桂宫兰殿重含思。宁哥可是知人意,小院梨花玉笛吹。

范张心许友,余耳面为朋。
世路巇于岭,交情薄似冰。
绨袍非旧恋,结绶况同登。
亦莫他人责,先施恐未能。

寒芜极目连三楚。雁阵惊相语。一声长笛出高楼,渺渺断云天暮。

江深月黑,霜寒人静,独自衔芦去。

遥峰恰是衡阳数。寂寞潇湘雨。无端孤客最先闻,嘹呖乱帆南浦。

只影横空,相逢何处,红蓼洲边路。

寒暖违时节,于民有弗堪。
岂应今腊八,恰似旧春三。
夜□蒸肤汗,朝壶溢唾痰。
浑疑北风雪,不肯到江南。

雨晴添霁色,天气又晴和。桥岸垂疏柳,溪沙养绿䔋。

半林鸦背日,十里鸭头波。何处沧浪笛,随风和棹歌。

蜀江之水何雄哉,奔腾疑从天上来。飞流直下几千丈,大壑五月鸣风雷。

飘然一望失西北,巫峡清秋起寒色。声撼长川白日寒,气蒸大漠青冥黑。

我时曾向锦城游,观涛独上瞿塘舟。划然长啸震林谷,短箫呜咽回中流。

与君对此嘉兴发,便欲因之泛溟渤。好挟飞仙汗漫游,孤篷醉倚西江月。

楼上试朝妆,风花下砌傍。入镜先飘粉,翻衫好染香。

度舞飞长袖,传歌共绕梁。欲因吹少女,还持拂大王。

君住西山更在西,子孙相继老锄犁。云间贳酒方寻阮,柳下安炉独忆嵇。

一枕落花春梦蝶,半窗残月晓听鸡。何当偕隐幽岩上,遍蹑真人万丈梯。

经霜落叶金堆地,遇雨奇峰碧满门。
要识丰年在何处,牧儿横笛下烟村。

无多秋色晓晴初,夹岸人家水拍芦。小艇斜穿黄歇浦,轻衫又到子云居。

谈心为鼓平沙曲,刮目欣看倒薤书。半载分襟一弹指,相逢肯放夜窗虚。

水满江天,沿堤钓艇,空村客远风烟冷。丹枫消翠草堂开,天晴衬出重阳景。

竹扫茶烟,鹤窥香鼎,芙蓉照面潮红醒。一痕淡月上峨眉,松台人散乌纱影。

故人久无书,山川隔淮楚。
相思不可携,独卧江东雨。
静阁采诗人罕到,栖栖树石尽当簷。
长因夜月全开户,独为南山不下帘。
得句砚中秋月减,觅题池上晚花添。
炎天几度相留宿。曾值风凉雨气兼。
天地尚空秦日月,山河不见汉君臣。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