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
开头两句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这是诗人在离乡万里,思归无计的处境中独坐到半夜的。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一个“仍”字,又透露出不得已而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前句说醒,后句说睡。“雪声偏傍竹”,雪飘落在竹林上,借着风传进一阵阵飒飒的声响,在不能成眠的人听来,就特别感到孤方凄清。这把南寂寒夜的环境气氛渲染得很足。那个“偏”字,更细致地刻画出愁人对这种声响所特有的心灵感受,似有怨恼而又无可奈何。“寒梦不离家”,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在“梦”之前冠一“寒”字,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寒”,就使“梦”带上了悄怆的感情色彩。
五六句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残漏指夜将残尽时的更鼓声。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分”,是以听觉上的不同,反映时间上的划分,透露了诗人梦断以后闻角声以前,一直眼睁睁地躺在床上耳闻更声,其凄苦之情可知。“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孤”字既表现了诗人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他主观感受上的寂寞。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作者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情在词外。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最后一联和首联相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收结全诗。骠骑,是骠骑将军的简称,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官至骠骑将军,此处借指戎昱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对诗中所表现的乡愁并没有说破,可是不点自明。特别是中间两联,以渲染环境气氛,来衬托诗人的心境,艺术效果很强。那雪落竹林的凄清音响,回归故里的断续寒梦,清晓号角的悲凉声音,以及昏黄孤灯的断碎余烬,都暗示出主人公长夜难眠、悲凉落寞、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表现了这首诗含蓄隽永、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身世浑如未了棋,桑榆策足莫伤悲。孤灯削柹丸书夜,间道吹箫乞食时。
雨暗芦中削桨急,月明江上片帆迟。荒鸡唤得谁人舞?只为衰翁搅梦思。
云间神阙九关开,树杪仙舆万乘来。雾雨萧萧阴辇路,松楸郁郁锁城台。
摐金大乐空山萧,裸玉崇仪列辟陪。闻道龙衣亲负土,汉家原庙不胜哀。
春楼梦,日日记凝眸。偶为昼眠常掠鬓,多应酒病不抬头。
何苦放帘钩。
桑溪竹圃路团团,门巷都非少日看。送客棹船频借问,向来江面是阑干。
欲赋将离惟尔恋,各勤远志体吾心。莫辞书卷千回读,须识光阴一寸金。
入世要知今古事,怡情且寄短长吟。功成果自殊头角,才是书香有嗣音。
齐鲁归先进,枌榆诵得全。灵根元不染,粹质自逾妍。
植操松筠厉,推诚金石坚。更饶侠气古,剩有素风偏。
博雅同高允,冲和类偓佺。清时轻拾紫,华发重思玄。
喜约寻真侣,閒移载酒船。临淄五亩宅,傍柳一溪烟。
经术趋庭授,文章染翰传。恩纶来舜殿,褒衮戴尧天。
八帙逢初度,三朋敞寿筵。花魁纷艳发,月色倍规圆。
奏曲咸翘颈,称觞共比肩。济南充道路,蓟北溢郊躔。
玉斝摇琼液,雕轮控锦鞯。婆娑惊皓首,矍铄羡长年。
令子鹓雏美,中朝骢马贤。谏书开睿思,簪笔肃官联。
泽洽千山润,风行万国宣。秩加卿贰上,勋在锁闱前。
况有芝兰长,而兼雨露鲜。醉歌声缅缈,戏舞彩蹁跹。
愿保乔松算,常看沧海涓。遥瞻园绮伴,时寄九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