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点出残雪产生的背景。
“风卷寒云”既是雪后天晴的征兆,又是次句“江烟洗尽柳条轻”的基础。大风卷走寒云,也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轻摆。雪晴在天“暮”之时,为结句“一夜明”作了极好的铺垫。
次句意境清朗,容量很大。雪后天晴,烟云荡尽,江天高朗明净,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洗”字,“轻”字,用得极为准确。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如此一来,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这么纷繁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炼至极。
三句转笔蓄势。目光由远处转向近处,范围从整个江郊转向韩舍人的檐前,景象从壮阔转向细微。“数片”说明雪之残存不多,故只得“一夜明”;“无人扫”突出环境之幽雅清静,故能映雪夜读。如此蓄足笔势,结句的出现便如顺水之舟了。结句“又得书窗一夜明”仍紧扣住“残雪”写想象中之虚景。说明雪还没有融尽,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想象着它的反光映照在书窗上,显得环境格外清幽,可以像晋代孙康那样映雪夜读。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残雪一化,雪的踪迹全无,就不能再有这种享受了。表达对残雪充满无限喜悦留恋的心情。据《尚友录》载:“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此句暗用其事,还兼有赞美韩舍人刻苦好读之意。如此用典,咸淡自知,却了无痕迹,真是进入了化境。
春至鸧鹒鸣,薄言向田墅。不能自力作,黾勉娶邻女。
既念生子孙,方思广田圃。闲时相顾笑,喜悦好禾黍。
夜夜登啸台,南望洞庭渚。百草被霜露,秋山响砧杵。
却羡故年时,中情无所取。
秋风振回溪,宿鹭起汀苇。孤飞一片雪,寒影落烟水。
羽毛可为仪,皓洁绝埃滓。心迹两翛然,邈若佳公子。
却栖碧山岑,瑶树发琼蕊。岂知黄鹄心,一举眇千里。
翔集太液池,彼此皆戏耳。丹青虽善画,为我拂水纸。
中林授衣节,寒气早已集。牖户洎裘褐,凡百缺治葺。
穷居昧时序,颇讶光景急。丛篁助幽翳,漾濑发空寂。
水禽穿屋过,岩树排檐入。陶尊既尘渍,墨突亦雨立。
遐思把菊咏,端处掬溜室。空言非药饵,殆不废九日。
滟滪瞿唐昔未行,狼头鹿角旧闻名。辰州瓮子滩头路,夷险不知谁弟兄。
身共寒云入庾关,海天栖泊是家山。病来键户三秋寂,老去休心尽日閒。
犹喜故交飞尺素,时吟高咏落前湾。池莲风起霜钟动,莫惜巾车时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