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使君招饮粤秀山是日听词人歌陈乔生新制曲有怀乔生

城里高山翠作窝,使君呼酒我能过。一泓如镜梅妆映,万井凝脂柳带拖。

雨后更宜如月饮,风前偏喜醉仙歌。更传乐府教人唱,独客相思愁奈何。

张乔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猜你喜欢
忧患经怀沃漏卮,荣华过眼脱轻衣。
定心稍觉无来往,时事谁能问是非。
禄去身安稍自喜,宅成囊竭可无讥。
交游散尽余亲戚,酒熟时来一叩扉。
满庭嫩碧,渐密叶迷窗,乱枝交路。断红甚处。但匆匆换得,翠痕无数。暗影沈沈,静锁清和院宇。试凝伫。怕一点旧香,犹在幽树。
浓阴知几许。且拂簟清眠,引筇闲步。杜郎老去。算寻芳较晚,倦怀难赋。纵胜花时,到了愁风怨雨。短亭暮。谩青青、怎遮春去。

嘉林有石龟,视尾知千龄。支床气愈老,巢莲身始轻。

钻灼占休咎,胸中疑惑明。纳锡藏太卜,决策安朝廷。

吾徒昧倚伏,祸福何由徵。

意气久凋落,形模老可憎。
能扶双病脚,赖有一枯藤。
世味淡如水,吾心达似僧。
明朝今日事,一任运腾腾。
借马巫山县,盘舟掉石滩。
梅肥朝雨细,茶老暮烟寒。
门对高唐起,江从灩澦难。
流堆三尺在,旅梦一枝安。
蕙歇兰消菊已乾,横枝疎影到癯仙。
向来买种恨无地,我辈钟情亦有年。
最是爱他风骨峻,如何只喜玉姿妍。
小园应怪无佳句,未放幽香到酒边。

高台月色倍新晴,极浦浮沙远树平。客久欲迷乡国望,乱馀愁听鼓鼙声。

湖南水潦频移粟,碛北风烟且罢征。濡手未辞援溺苦,白头方切倚闾情。

寒蟹已凄急,作夜得秋风。催我林间叶,萧萧落梦中。

无衣愁白露,不寐恨边鸿。促织何劳汝,兰闺久已空。

洗濯形容露,剜挑口眼通。
试教常点检,每夜定飞空。
山如罨兮栖柔烟,鸟徘徊兮翠如褰。
荫松柏兮牵丹泉,猿在上兮鹤在前。
拍浮丘兮延偓佺,话坎离兮生坤乾。
问山月兮今何年,月得道兮玄之玄。

湖尽江逾阔,舟行路若迷。垂杨春寂寂,芳草雨凄凄。

漩水鼋鼍窟,平沙雁鹜堤。风波随地有,何处可幽栖。

铁网曾教海底寻,拾来火树已成林。可怜出水无颜色,枉费渔翁一片心。

立马沙头一壶酒,故人饯客官河道。水蒲芽白沙柳青,东风点拂春多少。

春波浩荡快杨舲,满目好山青不了。人生漫浪如浮萍,世味苦辛如食蓼。

天游笑我外形骸,俗眼从渠分丑好。秋毫太山两不足,箕斗虚名我何有。

人间汨汨声利场,昨日少年今白首。繁华万事风雨歇,曲树深池几芳草。

凄凉旧燕语乌衣,飘零老鹤归华表。忆曾高楼夜呼酒,剪烛听歌声缥缈。

酒酣耳热捐宝钗,客主相欢意倾倒。只今憔悴酒徒散,桃花已笑刘郎老。

胸中耿耿尚如昨,濯足新丰歌浩浩。揽衣中夜起徘徊,抚剑灯前感冲抱。

参横天外落霜鸿,一声画角秦淮晓。

别起高楼临碧溪,绕楼青山云约齐。阳山独出众山上,却立阳湖西复西。

天风吹山屼不起,倒落芙蓉明镜里。影娥池上曲阑干,遍倚秋光三百里。

白云不化五彩虹,化为天矫之白龙。一朝挟子上天去,霈泽下土昭神功。

土人结祠倚灵洞,雨气腥翻海波动。纸钱窣窣蜥蜴飞,女巫击鼓歌迎送。

兹山本是秦馀杭,越兵昼获夫差王。不知谁是公孙圣?空谷答声吴乃亡。

只今此地愁云黑,铁马将军金作勒。汉蛇曷识剑雌雄,秦鹿应迷路南北。

山下花开一色红,花下千头鹿养茸。衔花日献黄面老,挟群时入青莲宫。

闻道青霜落林谷,斤斧丁丁惊鸟宿。千年白鹤忽飞归,失却长松旧时绿。

君今坐看楼上头,析韵赋诗浮玉舟。凭高一览青未了,底事仲宣生远愁。

明朝更踏东山路,傀儡湖中观竞渡。酒花滟滟泛昌阳,醉归扶上楼头去。

夜久闻羌笛,寥寥虚客堂。山空响不散,谿静曲宜长。
草木生边气,城池泛夕凉。虚然异风出,仿佛宿平阳。

卧云冷室睡魔醒,残漏声声促五更。一梦又如过一世,东方日出是来生。

贩来北枣堪充膳,种得西瓜可析酲。总是中原旧风物,不堪今日是边城。

刊删理障觅天根,心体昭昭会一原。
岁暮更宜深燕养,莫理书册动风旛。
当日临崖看浒眼,至今观水忆南泉。
赵州头戴草鞋去,渔翁腰带好牵船。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於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孙䨲,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㕙,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於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於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巿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於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於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