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霜颠种种,归来绣褓重重。辛盘银烛画堂中。
第一生平好梦。
争学传柑索枣,挽画交问衰翁。空囊更比少陵穷。
那有天吴紫凤。
圣警日以新,贤警日以省。动警泛应时,静警独知境。
好恶警沉溺,取予警偏秉。言行警而饬,衣冠警斯整。
人生贵警厉,弗警欲易逞。讵云警其外,能警心乃靖。
惟修知警者,箴警心耿耿。我勒警庵铭,朝夕视为警。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笑捧霞觞,代君陈祝。万岁冰桃今岁熟。四海交游歌寿母,三春风物先华屋。
伫期颐,褒节孝,君家独。
三十七年贞志笃。三十七年庭训足。兼父兼师心更曲。
当初茹苦唯熊胆,而今色养真仁粟。湛夫人,百世后,留芳躅。
天性惟一本,孺慕无尽时。晨昏犹省问,况乃生别离。
所以至孝心,感通若神奇。文安王孝子,派出太原支。
父避徭役苦,飘然天之维。岂不桑梓念,政猛过于虒。
生子襁褓中,乳哺仰母慈。命名纵有意,焉知后会期。
子长未识父,向母穷端倪。一闻五内裂,旭日绕寒飔。
雏乌尚反哺,孤云且暮归。痛父无所依,徒生复何为。
拜母出门去,新妇初结缡。尸饔已有托,四海往追驰。
逾赵凌燕塞,跨齐越海湄。朝餐荒烟里,暮宿孤魂祠。
吁天血泣雨,逢人泪陈辞。影响两无音,茫茫去何之。
艰阻穷且困,志益坚不疲。寤寐鬼神启,精诚天地知。
梦绕田横岛,卜协带山崥。识貌究难辨,讯名豁不疑。
旁观惊且叹,父子痛把持。漂零二十载,会合翻成悲。
弃缁归故里,旧案得齐眉。郡邑上其事,朝廷旌门楣。
兰桂联翩起,科名世第推。至今华缨结,孝乃万事基。
吾闻古之人,寿昌良可师。孰知三百年,前后同一规。
固由秉彝性,真切自天机。尤喜教化兴,培植世风移。
名教赖以振,惭无华黍词。所望采风人,于此日孳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