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之,[公元?年至一一九o年左右]字子澄,江西临江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受业于兄靖之。甘贫力学,博极书传。绍兴二十七年,(公元一一五七年)举进士第。历知宜黄县。周必大荐于孝宗,得召对,改太常主簿。除通判鄂州,改衡州。光宗即位,起知袁州。适清之疾作,犹贻书执政论国事。初,清之欲应博学宏词科,及见朱熹,尽取所习焚之,慨然有志于义理之学。清之著有曾子内外杂篇、训蒙新书、外书、戒子诵录、庄总录、祭仪、诗令书、续说苑、文集、农书等,并传于世。
水精宫里石奇哉,万里从容入蜀来。都与先生助吟赏,惹烟笼月一窗开。
明月出南斗,西园秋气清。官闲自课儿,渊渊夜读声。
维公有佳儿,卓荦人中英。兼习蟹行书,洞见四国情。
读书贵用世,宁止求诗名?过也实能诗,昔侍东坡行。
东坡有谐语,不愿儿聪明。天下愚鲁儿,何必皆公卿?
公卿今何为?所能惟行成。蹙国日百里,甘作城下盟。
法弊不解变,残局空支撑。何必用周礼,乃能误苍生。
高位无令才,令人贱簪缨。令才不高位,空与世网撄。
念此夕不寐,挂户星何横?褒忠爵在朝,食德书在楹。
中外四十年,里第无能营。东坡不归眉,阳羡田可耕。
何时竟呼儿,负锄而带经。秋风吹远梦,飞度阖闾城。
苏台吊吴王,或有麋鹿迎。
我本山水人,深知山水意。卜居山水间,山水发灵秘。
维山不厌清,毋为浊流累。维山不厌深,毋为俗士至。
梦中古桃源,思之辄心醉。奇遭此佳境,一往快夙志。
抚琴入泉韵,布席落岚翠。静言养生理,中岁慰悴憔。
平生坠世网,每忆魂犹悸。固宜古贤人,栖迟乐衡泌。
登城涉层轩,遥见洪河隈。迅飙拂穷坂,阴湍涌幽崖。
哀鸿唳空皋,征鹳翔高堤。长秀延苞蔓,乔干垂华?。
跂予顾南路,目极眺京畿。清洛迥无津,崇芒郁崔嵬。
改服就外役,夙夜守班司。具瞻惭民望,嘉命慊皇私。
异彼伐檀人,徒蒙素餐讥。抚已良自悼,何以蔽前非。
操刀无馀技,烹鲜有遗规。虽乏礼乐才,富庶聊可希。
谋生大半海为田,也把犁锄只望天。种得高粱兼薯米,七分收穫以丰年。
天寒北风利,有客赴临淄。临淄古大国,山川何逶迤。
小白相夷吾,尊周攘四夷。田单守即墨,一日走燕师。
二子不复见,名今千载垂。为我吊精魄,伯功未可卑。
太息平原生事疏,老来亦欲事犁锄。傥然识得箪瓢乐,祇见何妨有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