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第一句准确地写出了冬至的特点:一年中日最短,影最长的日子,冬至之后,日渐长而影渐短。诗人杜甫写此诗时,正在成都(剑南),在朋友严武那里做幕僚,而且与严武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心情十分低落,所以就思念起了洛阳。杜甫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洛阳度过的,而且他与李白当年也正是在洛阳相识的。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青袍白马,指的是自己当前的处境,指闲官卑位,这里作借代用,也可指处于闲官卑官中的自己。随即他又说,故乡洛阳已经物是人非。当时安史之乱,洛阳已经沦陷。这里的金谷,指的是金谷园,西晋石崇的花园,在洛阳西北,这是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处名园。铜驼,指的是铜驼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常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或者指代洛阳。但洛阳城里的“金谷铜驼”并非故乡的典型特征。诗中的“金谷”与“铜驼”,已十分清楚地告知我们,杜甫在剑南所思念的洛阳,是可肯定为其故乡的。而诗中的“非故乡”,并不是指洛阳不是杜甫的故乡,而是说:但洛阳的金谷园、铜驼等胜地的风景,因遭受了安史之乱而使其非昔日可比了。正如《杜诗详注》云:“金谷铜驼,洛阳遭乱矣。”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以开花繁盛紧密的棠棣起兴,讲对兄弟的思念。所以棣萼指的就是兄弟,所以表面上作者是在讲两种花,指堂棣之华早就开谢了,自己还在想着它,而梅花正含苞欲放。而实际上,作者前一句是起兴,讲的是眼前的景:梅花欲开。后一句讲的是由此景而联想的情绪: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洛阳遭受战乱,那里有知我怜我的兄弟,所以我特别地想念它。(棠棣,有人以为就是郁李,以上为郁李花。)诗人说,愁闷极了,本想写首诗来排遣这愁闷,没料到诗写成后自己吟咏起来,反而更觉得凄凉与寂寞了。
春风长乐地,春仗大明天。春酒皆千日,春枝即万年。
中山王亦起临濠,万马中原返节旄。坊第大功酬上将,江天小阁坐人豪。
绮罗昔有岩花见,钟磬今流石殿高。凭槛碧云飞鸟外,夕阳天压广陵涛。
无雨农怨咨,有雨农辛苦。农夫出门荷犁锄,村妇看家事缝补。
可怜小女年十馀,赤脚蓬头衣蓝缕。提筐朝出暮始归,青菜挑来半沾土。
茅檐风急火难吹,旋爇山柴带根煮。夜归夫妇聊充饥,食罢相看泪如雨。
泪如雨,将奈何。有口难论辛苦多,嗟尔县官当抚摩。
薰风□院宇。蔼清香、凝户晓凉如雨。开帘望莲渚。
拥轻红嫩绿、三千宫女。□商泛羽。命双成、婵娟妙舞。
记当时,初下瑶池阆苑,翠輧来处。
几许玉簪珠履,玳筵绮席,寿觞初举。从容笑语。吹箫伴,骖鸾女。
算灵椿难老,蟠桃频见,两□蓬瀛便住。看家族叶叶金貂,凤池稳步。
左符初作鲁山行,便有萧然物外情。出入宦游金马旧,平生风望玉壶清。
秋花黄紫罗千本,宴豆甘珍聚百名。谈笑挥毫得佳句,从容聊喜暂班荆。
新安南渡到东瀛,雌伏荒隅一老生。钁铄精神閒杖履,逍遥岁月寄琴筝。
布衣酒遣山人兴,海国诗传处士名。投赠锦囊俱好句,监门从此重侯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