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平地变丘壑,安排若自然。为山移白石,凿沼贮清泉。
栗里有松竹,兰亭无管弦。轩裳非我事,在野不妨贤。
散步谪仙桥,严寒酒易消。云容将变朔,风信巳鸣条。
只为朋从好,浑忘旅寓遥。清吟迟月渚,剪烛永今宵。
不复池上游,秋意忽已繁。卧柳半死生,枯荷自翩翻。
忆昔载后车,逍遥临中园。观鱼有纵辨,运斤契忘言。
岂独岁月晚,正伤离别魂。人遐室空迩,幽兴谁与论。
放眼东南,苍茫万感,奔赴栏底。斗大孤城,当年曾此,笳鼓屯千骑。
劫灰飞尽,怒潮如雪,犹卷三军痛泪。满江头、陈云团黑,蛟龙敢啮残垒。
登临狂客,高歌散发,唤得英魂都起。天意倘教,欲平此虏,肯令将军死。
只今回首,笙歌依旧,一片残山剩水。伤心处、青天无语,夕阳千里。
南山雪接北山松,云气何曾离两峰。无色飞扬常类鹤,有时变化忽从龙。
乐天偶向诗中道,弘景还于岭上逢。忽忆鄱阳亲舍远,凭高望极几千重。
临觞送君发,正值榴花时。雨过风萧然,空江浪迟迟。
行行君所经,冉冉予所历。若宿伊阳村,为望嵩山月。
致我平生友,寄我一行书。相看成契阔,鬓发复何如?
陈子未相识,相思亦已久。为我一问之,知有南村否?
归云带雁飞,清霜点客衣。旦晚有题字,应报溪南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