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直取浩歌论纂纂,肯容三爵径油油。送花明月怜人杀,怗体红波凝不流。
四月二日天清和,夏家亭子熏风多。扁舟出郭兴无限,三杯草酌颜先酡。
向夜蛙声闹深竹,中池星影牵微波。歌残酒尽人不醉,篷底独眠愁奈何。
平生眼债最难消,看水看云几日遭。还看大千诸色相,一朝回首意徒劳。
宦游南北叹飘蓬,回首君门亦几重。胜会琼林三日宴,离愁剑浦五更钟。
子惭处断非苏颂,子去循良继曾恭。台谏于今多外补,暂时分手复相从。
送君时节水平堤,见说江南雨正凄。琴未出门弦已缓,枉将离泪向郎啼。
玉台不减雨花台,惹得游人数往来。绿幄浓阴松与竹,浮云山势暗仍开。
疏钟几杵僧初饭,啼鸟一声月在梅。此景此情谁悟得,豪吟偏喜数人陪。
雨过千林滴,岸深一河静。树老就支屋,瓜熟全覆井。
村儿贫不丐,病妇容能整。刹荒倚严鬼,花孤傲秋靓。
泥牛下阪重,蓑人弄罾暝。远化青山烟,阴无万物影。
邮程过易忘,昔游见应省。抚心感衰病,倦目括风景。
浪迹无所成,江山岂心肯。
旧居合江楼,新居白鹤峰。首尾势相顾,蜿延如翔龙。
双城断要脊,玉带桥联虹。新居旧有亭,肃公坐其中。
乌云间红日,明月当清风。旧居近新焕,江楼复祠公。
灵鳌夙奠极,磨蝎初移宫。我来值中秋,天水摇清空。
公如照须眉,定为百坡翁。渔火见深夜,三五明星红。
谯楼睡老卒,棋院醒青童。神仙自多情,应在丰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