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商妇因盼归不归而产生的怨情。第一首怨水恨船,当然并不是真正怨恨所在,到第三首才点出真正怨恨的对象原来是她的夫婿,而夫婿之可怨恨,因为他是“重利轻别离”的商人。商人去后,自然盼其归来,而又不知归期何日,就只有求助于占卜。
《云溪友议》所举刘采春的唱词中有一首于鹄的《江南曲》,后两句是“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也写占卜归期。这里用金钗代替金钱,想必为了取用便利,可见其占卜之勤。而由于归期无定,就又抱着随时会突然归来的希望,所以在占卜的同时,还不免要“朝朝江口望”。但望了又望,带来的只是失望,得到的只是“错认几人船”的结果。这位少妇既以金钗权当卜钱,又朝朝江口守望,足以说明其望归之切、期待之久,而错认船后的失望之深也就可想而知。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全唐诗》录《啰唝曲六首》,以刘采春为作者,而元稹诗中只说她“能唱”,《云溪友议》则说“采春所唱一百二十首,皆当代才子所作”,接着举引了她所唱的歌词七首,其中六首五言的与《全唐诗》所录相同,另一首七言的却是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诗人于鹄的《江南曲》。因此,这《啰唝曲》虽是刘采春所唱,却不一定是她所作。胡应麟《诗薮》指出六首中的“四首,工甚,非晚唐调”,并说:“今系采春,非也。”刘采春究竟是不是此曲的作者,难以确证。
据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述,刘采春是中唐时的一位女伶,擅长演唐代流行的参军戏。元稹曾有一首《赠刘采春》诗,赞美她“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就是《啰唝曲》。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乐曲》云:“啰唝犹来罗。”“来罗”有盼望远行人回来之意。当时,商人妻子的婚姻生活,已成了一个广泛的社会问 题。大批商人长期远行在外做生意,大量的妇女被留守家中,怨妇成群,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而刘采春的歌曲很好的把这些怨妇的心情表现了出来。这就是《啰唝曲》出现的社会基础。
谢公种药地,窈窕青山阿。青山固不群,花药亦婆娑。
一掇召冲气,三掇散沈疴。先生澹无事,端居味天和。
老木百年姿,对立方嵯峨。持此供日夕,不乐复如何。
金花半角玉版方,曾沐纯庙题奎章。浙江疆臣拜手献,楮先生侍南书房。
是时遭际重台阁,徵士联吟尽鸿博。吾杭杭厉本乡亲,如凤之翎麟之角。
百四十年时不同,流落燕台花市中。世情莫叹薄如此,幸有同声片楮通。
我昔相遇琉璃厂,短幅长笺两心赏。携归同社赠新诗,首唱铁花老词长。
先生先世尤可详,晋有蚕茧唐硬黄。百金不许市一纸,江南供奉澄心堂。
碧云春树好颜色,红染桃花艳芳泽。终古家声重洛阳,白州刺史高华职。
有明繁盛宣德年,远族更有侧理笺。二林家宝不敢秘,亦拜天家赐锦鲜,先生之风无瑕净,老去红颜花掩映。
愿花常好楮国春,我尚依依桑梓敬。清平四海万千秋,来助人修五凤楼。
新翻花样马一角,快写吉语羊千头。
捲帘看明月,月入树林中。为爱月色好,行过曲廊东。
皓然见明月,清辉照太空。露珠沾薄袖,唧唧閒秋虫。
明月不常圆,我生不常看。少壮能几时,勋业何物换。
美人各一方,迢迢隔银汉。世事徒繁华,彩云终易散。
独立明月下,搔首无穷叹。
妾本良家女,嫁为荡子妻。荡子远从军,戍北又征西。
井梧叶黄秋露白,络纬悲啼玉阶侧。家家刀尺动寒衣,妾守空房閒不得。
自开故箧为检寻,含情和泪捣秋砧。愿将有限平生力,碎尔天涯铁石心。
凉风凄凄月皎皎,千声万声天未晓。作劳无意数更深,独有残灯照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