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公实死后生,未雪道路谤。据迹求是非,舆论几闻当?
海甸今太平,东南扫烟瘴。握剑抒旧怀,苍茫集孤怆。
惟吾素职公,辨品惬尊尚。杶心切露濡,骐首勇云向。
十年官句甬,远鉴纳昭亮。克敏事无偾,鲜越治奚妨?
迨遭兵火危,沿海警剽掠。滃州一弹丸,孤绝势难防?
守土责在公,枕刃百裁量。咄嗟名位卑,计议未容创。
但秉大帅符,遵循学檐傍。一朝决裂成,六日歾三将。
巨澥身拟沈,烈火发先炀。读书明大端,忠义讵艰仗?
群手咸痿痹,安能独扶障?痛眄左右林,鹰隼尽逃飏。
城亡誓与亡,酖酒夙所酿。含笑如饮饴,羁魂听波荡。
膏岂受辱涂,药殊轻死仰。精灵全所归,归骸亦非望。
苦因一息留,拯救受民诳。转以相爱深,陷使公抱枉。
维时民护公,胝趼走穷旷。尚从危命馀,保全万金饷。
后来定功罪,爰书多孟浪。待戮囹圄中,泣拜圣明贶。
益令无知民,猜度起辞让。积泥高过山,竟欲太山葬。
鉴罪获宥生,敛雾出青嶂。拭顶重戴天,煦复挟绵纩。
每抚齿发存,深恩泣未偿。敢于身外名,凛凛竞得丧。
公年长我多,例居丈人行。夙蒙嘘拂加,冰怀匿春盎。
惜公委曲情,于俗难遍状。作诗聊赠公,弗贬小子妄。
诗成烧巨灯,置酒助神王。隔幔铜琶声,金飙挟悲壮。
蓐收何在渺层空,三伏炎蒸尚未中。况复今宵无好月,不知底处有清风。
看云暮暮不为雨,畏日朝朝还自东。忆昔给孤园里梦,褰裳觅路踏泥融。
屋里蚕三眠,门前春过半。桑麻绿阴合,风雨长檠暗。
叶底虫丝繁,卧作字画短。偷閒一枕肱,梦与杨花乱。
梧桐雨洗池塘碧。卷帘花气丝丝湿。纨扇晚生凉。步摇簪鬓双。
冰绡通体薄。合唤玲珑玉。记听四弦秋。月明人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