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西人传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谋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张公。公来自东,旗纛舒舒。西人聚观,于巷于涂。谓公暨暨,公来于于。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讹言不祥,往即尔常。春而条桑,秋尔涤场。”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骈骈。公宴其僚,伐鼓渊渊。西人来观,祝公万年。有女娟娟,闺闼闲闲。有童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来,期汝弃捐。禾麻芃芃,仓庾崇崇。嗟我妇子,乐此岁丰。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缨。西人相告,无敢逸荒。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自古匈奴属外臣,降王毳殿敢称真?千屯烽燧联吴、楚,万轴波涛下浙、闽。
北固云移龙节近,西陵潮涌虎符新。焚庭绝漠寻常事,铜柱先标若木津。
余生百代下,骋志百代前。驰晖虽暂留,嘉木难长妍。
壮夫悔雕篆,毅士奋莫年。自知非松乔,且得一日延。
尼衰怀梦周,聃老始出关。百里半九十,傥励金石坚。
朝闻不虑夕,夕惕仍思愆。箴警毋弃耄,篑土冀成山。
宝非秘密藏,虚无求真诠。几先见天则,庶以明自然。
精爽千年护石门,晚风黄叶乱山村。时危暗洒英雄泪,貌古全无斧凿痕。
故叠夜嘶惟石马,老兵秋酹只匏尊。望夫多少山头妇,不似将军殿塞垣。
我朝未第日,乡间逢岁饥。两率闾里人,相共行赈济。
饥民仅得食,免困饿而毙。及我登第后,被罪归田里。
寻复拜召命,迤逦治行计。忽见道途间,小儿有遗弃。
复自劝乡邦,割己用施惠。日饭八千人,八旬乃休止。
于时已麦熟,粮食相接济。我始趋行朝,蒙恩长宗寺。
初本不望报,人以为能事。利司具切奏,还官不容避。
今年又少歉,我适帅泸水。无户备饭食,所济俱用米。
聊舍三百斛,十中活一二。又以一千石,减价平行市。
每石减十钱,庶几无涌贵。更有不熟处,资简潼川类。
计用减价粜,所祈均获济。我非财有馀,但悯民不易。
一时所施行,乐为之识记。
春水平堤一艇横,杏花深处话浮生。小桥隔岸时通马,细柳如烟不碍莺。
谁抱素心轻富贵,我从醉眼识公卿。莫教风雨閒相迫,叶叶枝枝斗晓晴。
几度宫亭棹往还,窅然江汉思名山。长风狎浪舟逾急,细雨悬镫客自閒。
沧海悲欢沈物外,酒杯消息在云间。但愁宿雾犹遮岭,不为羁人一解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