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漂泊在外,偶然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他满怀愁绪和联翩浮想,写下这首动人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名句。杏花开在农历二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那娇艳的红色就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经历过严冬漫长蛰居生活的人,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然望见邻家墙头上伸出一枝俏丽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无比欣喜激动。叶绍翁的诗句就反映了这样的心理。可是吴融对此却别有衷怀。他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
他并不是不爱鲜花,不爱春天,但他想到,花开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也看不了得多少时间。想到这里,不免牵惹起无名的惆怅情绪。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缘分如此短浅,令人倍觉难堪。
由于节候尚早,未到百花吐艳春意浓的时分,一般树木枝梢上还是空疏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见飞来采蜜,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杏花,当会感到有几分孤独寂寞。这里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报春使者,转化为诗人的自我写照。
想象进一步驰骋,从眼前的鲜花更联想及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红杏。那一片蒙蒙的烟霞,辉映着阳光,弥漫、覆盖在神州(指中国)大地上,景象是绚丽夺目的。浮现于脑海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诗人被迫离开朝廷,到处飘零,心思仍然萦注于朝中。末尾这一联想的飞跃,恰恰泄露了他内心的秘密,点出了他的愁怀所在。
诗篇借杏花托兴,展开多方面的联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一层深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特别委婉细腻。晚唐诗人中,吴融作为温(庭筠)李(商隐)诗风的追随者,其最大特色则在于将温李的缛丽温馨引向了凄冷清疏的一路。此篇可以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
芙蓉摇落兮,惊素秋。箫鼓殷殷兮,泛中流。瞻彼沧洲兮,狎白鸥。
美人不见兮,仗我愁。安得与美人相逢兮,采萱草以忘忧。
洛阳城北春云稠,洛阳城南伊水流。伊水泠泠去不返,千山万山明月愁。
目中有猿叟,他书不能观。久久渐自厌,愈观还不安。
坡公诮嵬騀,苦骄实至言。鲁直晚言书,欹倒宁不完。
稍会二子意,转愁笔墨痕。叟固吾不欺,世外自有天。
石荦确,车冬昽,车声石声在水中。左谾右豅,前窿后穹。
一蹶恐触头颅红,整襟凭轼呼从容。天不知东与西,地不知高与低,人不知寒与饥。
但见雨索索,云迷迷,风声怒噎妃呼豨。我乃不知水神为俞儿,山鬼为冰夷。
鬼神颠倒纷儿嬉,江湖满地走蛟蜃,我独踽踽而栖栖。
一尺水,一尺泥,人没两骭,马没四蹄。居我乎无屋,行我乎无蹊。
使我车如舟,胡不篷与索。使我马如龙,胡不鳞与角。
我心如辘轳,我身如桎梏。我行西北却遇东南风,可惜我无羽翼听天缚。
天乎天乎无太酷,黄河之水不受天约束。潴我田畴,荡我城廓。
万灶如萍泛榱桷,?室鳞堂占民屋。大鳖长鳅餍人肉,安得钱塘铁弩三千镞,一彀要令三舍缩。
哀此灾黎谁所牧,百有一存无食宿。天既不能雨金复雨粟,俯视仳㒧同一哭,此雨涔涔泪飞落。
古人有言为我告,吉凶同患先忧而后乐。我书不为苍生读,焉用钜篇细字撑腰腹。
何计为天苏怨毒,斯民之孽谁之福,谁欤安坐支天禄。
噫嘻乎,箕卷舌,铛折足,而我车轮忽生角。